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除夕夜,天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打破了除夕之夜。天上的烟花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除夕夜也呈现出了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到了晚上,该吃年夜饭了。我家的菜桌上摆满了一大桌美味佳肴,有羊肉,有鱼肉,有牛肉,有大虾,还有年糕……羊肉代表喜气洋洋,鱼肉代表年年有余,牛肉代表牛气冲天,虾代表虾跳龙门,年糕代表一年比一年高……啊!真是一桌有意义的年夜饭啊!
到了十二点了。美味的饺子熟了,薄薄的皮儿,多汁的馅儿,还有那浇上了调味料的精瘦肉。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它们还是普普通通的饺子,但是,它注入了几种特别的味道——浓浓的年味,还有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轻轻地咬,细细地嚼,慢慢地吞下,回味悠长。
午夜时,耳边的烟花炮竹的声音更大了,此起彼伏。我仿佛看到了鞭炮被点燃时的情形。打火机的扣板微微响动,上面的火在幽幽跳动着,把它移到引火绳边。
烟火把整个天空照的绚丽多彩,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飞流而下的瀑布菊,有的像一闪而过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彩虹,还有的像一条金龙直冲云霄。烟花声也四处轰轰响,看见天空中像开了花似的,漂亮极了。有的火红火红的,像几大朵映山红;有的银光闪闪的,像一串银项链;有的金黄金黄的,从天空中缀落,像金子一般掉了下来……仿佛到了仙境一般。小小的火花飞快地向上窜,“啪啪啪——”一声响,鞭炮爆炸了,发出赤色的光,红色的纸外衣裂成两段,向两边的地面上飞去。远望窗外的夜幕,一串串烟花陆陆续续射上天空,哗啦啦,彩色的火花瞬间散落,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绽开的烟花似瀑布又仿佛莲花,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火花颗粒向下坠落时,犹如下了一场流星雨。
我们也去放烟花了。我们先点燃了一串长长的鞭炮,声音很响,震得耳朵发出轰轰的响声。然后再放烟花,是我爸爸和叔叔放的。爸爸用打火机“哧”的一声点燃了。“轰”,烟花飞上了半空,我站在离烟花距离几米远的地方。最后放小烟花了,妈妈让我拿紧小烟花,用打为机点燃了,小烟花“砰”的一声发射出去了,差一点儿把我也带过去了。我心里很慌,很害怕,但又喜欢玩,觉得很有趣。
除夕夜是炮竹震天、火树银花的一夜。真让我难忘!夜空让礼花鞭炮照映得五彩斑斓,把人们的欢乐与幸福尽情挥洒……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简简单单,亲情只是一个由几根树枝搭起的小巢。但我更小,可以一下子轻快地钻进去,里面有一碗水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9656534,凉凉的,甜甜的,滋润我干渴的灵魂;里面有一袋鼓鼓的,香香的,填饱我无止尽的欲望;里面有一张床,软软的,暖暖的,抚慰我莫名的忧伤;里面还有一盆花,一幅画,一首诗,缀着些叮咛,嵌着些嘱托……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
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长大。
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进入不会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把握亲情——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一、《浓浓的年味》 晨熹未明 幸福的鞭炮 敲击着我梦乡的耳膜 叱呵嗜睡的懒虫 别想贪恋温热的被窝 穿衣踱步窗前 钻天猴划破天空 彩炮缤纷速写黑色的天幕 光亮闪闪 势把黎明改写 驱走流年冷月 一个炸响一个诺言 飘落人间春光铺地 奏响明年丰收无限的歌二、《浓浓的年味》 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 溢出浓浓的春节气息 此刻男孩惦挂着压岁钱 女孩期盼着漂亮的新衣 车站机场的交通信息 在报纸的要闻版传递 春晚节目彩排的新闻 频频报料在电视萤屏 老太太带上老花眼镜 把新春祝福剪成窗花 老爷爷把除旧布新的愿景 写进了一幅幅火红的春联 母亲刚刚包好过年的饺子 便打电话问女儿几点到家 父亲购回了最后一筐年货 里面装着鞭炮挂历和年画三、《年味》 牵挂还在路上,火车的 蹄声,愈来愈近 翘首等待的人,眼里含着喜悦和期盼 大清早,梳妆打扮 洗衣服、被子,洗一些发皱的往事 打扫门窗、打扫房间 打扫内心一年的阴霾 腊肉在飘香,刚上桌的鲤鱼 嘴里正吐着热气 豆腐的清香,像一个人的乳名 在她心里,荡来荡去 东家开始燃鞭了,西家开始放炮了 新买的“大地红”,还在院子里 死皮赖脸地睡着 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所谓年味,就是平安的味道 牵挂的味道 就是那个人没回,年就没到 只有他回来了,才算一个完整的年 幸福的年以上供参考。
过节了
没有什么能比一桌美食
更能把家人团聚在一起
无论是热气腾腾的饺子
还是带着儿时记忆的妈妈菜
都能唤起一家人
最深切的情感共鸣
"舌尖上的年味"为新华社在2013年2月3日小年时的新闻视点,介绍了中国人在即将过新年期间的情况:年轻人忙着给父母打下手,一家人为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忙碌起来;孩子们平时难得吃上一顿丰盛的菜肴,盼过年,其实就是盼望能够大鱼大肉地饱餐一顿;家人围在桌边,其乐融融,和谐美满;那杯中的酒,已经不是酒,分明是浓浓的血脉之情。舌尖上的年夜饭,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有一份欢乐和团圆。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
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要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
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文化的“年”。人们对年有一种盛情。
在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因为这不仅是一时的事,而是象征着未来一年的幸福与否。因为“年”是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的特殊时刻。
因此,一切生活的理想都在这个时刻焕发出来。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而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味。
年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我用四个字来概括———驱邪降福。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长寿、富贵……这些都是年的意蕴,它们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愿。
如今,过年很难再营造出一年一度生活享受的高峰。年的意蕴和劲头就随之滑落下来,年意就出现了一大片空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饮食文明,拥有悠久的饮食文明。
从炎黄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强化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沂蒙老区,素来都是有名的美食之乡,拥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来到了沂蒙老区不尝尝沂蒙老区的手工煎饼,那你可就白来了。在沂蒙老区儿童们的嘴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童谣“煎饼卷大葱,再加老渔翁。”
沂蒙老区的手工煎饼,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热销,而且还远销国外。可是,你要想吃到正宗的手工煎饼,还得身临其境才能尝到。
和上一盆面糊,将鏊子烧热,这个烧火的燃料还有讲究。用干的稻草才能烧出原味。想当年,八路军在沂蒙抗日时,就是用这个当干粮和日本鬼子拼。烧热了鏊子,用尺板子在面盆里摇上一点面糊。只见尺板子上下翻飞,时急时缓。不一会,那鏊子上便均匀的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均匀的面糊。等到边缘微翘,用铲子一铲,一张散发着小麦香味的热乎乎的手工煎饼便出炉了。这个兼并薄弱蝉翼,吃到嘴里后感到脆中有韧性,让人吃到嘴里后回味无穷。一个个煎饼被吃下肚,但却不能自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在煎饼出炉后,还要配上那山东特产的大葱。也许有的人不爱吃大葱,那是因为他没有吃过山东的大葱。山东的大葱不同于其他地方,在这里得天独厚的土壤让长在这里的大葱绝对是一等一的棒!那个从中透着那么一丝的甜味。
山东近海,一些渔夫到海上打渔常常一去个把月。在海上吃什么?就吃那从海上打上来的鱼。生鱼煮熟了,一船人分着吃。可是这“水煮鱼”没味啊。这可咋办呢?这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沂蒙人民。于是这个人把带来的鱼放进去了,那个人把辣椒放进去了,那个……于是这个混有天南地北食材的“老渔翁”便出炉了。
“煎饼卷大葱,再加老渔翁。”当着三样沂蒙老区特产的味道在你嘴里碰撞的那一刻,那个美味,那个爽就算王母的蟠桃宴也强不到哪去吧!
等你有时间来老区,我亲自带你领略沂蒙老区的饮食文明吧!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