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
2.莼菜之手
3.飞蓬的性情
4.粗粝与温柔——萎蒿
5.U盘一样的水芙蓉
6.风羽之物——白茅
7.悲感的熔池——黍
8.有女同车——木槿
9.爱的使者——萱草
10.艾蒿
11.色彩的精灵——蓝
12.野马葛藤
13.勾连之物——卷耳
14.泯嘴一笑——桃
15.以乐心,度俗世——车前子
16.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
17.入口嚼碎明琉璃——蕨菜
18.梨的琐忆
19.梅之女
20.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柏树
21.写给母亲——酸枣树
22.被戏说的——匏瓜
23.悲喜合鸣的自然暗哑——苦菜和荠菜
24.挂怀一个平淡如水的朋友——茯苓
25.暗夜一激灵——蒺藜
26.解读一点吸附和寄生的艺术——菟丝子
27.麦性
28.竹林
29.桐音
30.家园里的桑
31.芄兰
32.木瓜
33.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34.救治妇仁——益母草
35.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藟
36.不言之果——李子
37.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
38.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39.千古黄叶
40.情爱的果子,美味的果子——栗子
41.远古红色的母亲——茜草
42.风吹佩兰——兰草
43.美的芍药
4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45.被戏弄的荒凉——狗尾草
46.酸滑的野菠菜——酸模
47.故乡的托词——榆树
48.多子多福——花椒
49.稻梁谋
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
51.芦苇之伤
52.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
53.在北风中摇曳的杨树
54.犹如紫云英般的爱恋
55.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
56.落鸟承林——榛树
57.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
58.血色红滴滴——枸杞子
59.淬火的菩提
60.椿秀才和香椿拌豆腐
61.像紫蝶一样纷飞的野豌豆
写草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草色遥看近却无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 《陋室铭》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蟾光澹荡,冷浸琪花瑶草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答刘桢诗
(魏晋)徐干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草木”有三种意思: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史记·孝武本纪》:"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闲,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当今天子在上,寡人率诸侯宾服于下,百姓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
2、指荒野。
《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饥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 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舍。"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艹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而诗歌中 的“草木”一般都是第三种意思为多。
在《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代,由于肉类和粮食的匮乏,当时的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不得不依赖蔬菜来补充粮食的不足。
见于《诗经》的蔬菜有:荇菜、卷耳、芣苢、蕨、薇、苹、藻、苓、荑、唐、芄兰、谖草、蓷、荼、荠、莫、苦、葑、苕、苴、苹、莱、芑、蓫、葍、堇。下面依据历代注疏,作一解释。
荇菜:水中的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上,根茎可吃,类似于藕。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
《周南·关雎》卷耳:草木植物名,嫩苗可吃,也可药用,今名苍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周南·卷耳》芣苢:车前子,多年生草本。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周南·芣苢》蕨:羊齿类植物,地下茎很长,春季长嫩叶,可吃。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召南·草虫》薇:野菜,叶子一种是绿色,一种是褐色,嫩的可吃,也就野豌豆苗。《召南·草虫》苹:浮萍,蕨类植物,生浅水中。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召南·采苹》藻: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区分,用细胞分裂繁殖,生浅水中。
《召南·采苹》苓:甘草,也叫大苦。山有榛,隰有苓。
《邶风·简兮》荑:初生的白茅。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邶风·静女》荼:苦菜。荠:荠菜。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唐:女罗,寄生蔓草。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鄘风·桑中》芄兰:蔓生植物,一名萝藦。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谖草:即萱草,亦称忘忧草,今叫黄花菜。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卫风·伯兮》蓷:益母草。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王风·中谷有蓷》莫:酸模,一种野菜。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魏风·汾沮洳》苦:苦菜,即荼。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唐风·采苓》葑:芜菁,又名蔓菁。
根和叶做蔬菜。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唐风·采苓》苕:又名翘摇,即紫云英,草本。防有鹊巢,邛有旨笤。
《陈风·防有鹊巢》苴:麻子。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豳风·七月》苹:藾蒿,初生可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小雅·鹿鸣》莱:灰菜,嫩叶可吃。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小雅·南山有台》芑:像苦菜的野菜。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小雅·采芑》蓫:羊蹄草。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葍:多年生蔓草,一名小旋花,地下茎可吃。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小雅·我行其野》堇:苦堇、堇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大雅·绵》。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
该书对《诗经》中所提到的部分植物有着较详尽的解读,既可以使读者通过对植物的寓意,对诗经内容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也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对《诗经》的读书笔记。
图书简介:
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在人群里,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在黄昏的溪边,我又见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三月三的上巳节,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你,是我的惊雷。
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我正是在家乡的土地上,和它们一起一步步的走入到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当中去的。读《诗经》就好像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进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很多《诗经》里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话,这是《诗经》里的美的生命力所达到的地方,从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里,让今天的我为我们的文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这种平静从容的自豪感在阅读西方的作品的时候,会体会的更加真切,因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绚烂,也不会轻易的让我在其间散步的时候迷失,这种自豪感是一种文明家园里的路径。
文学作品藉草木特性以寄讽时事或赋志抒情,《楚辞》更有特色地赋予草木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
《楚辞》中的植物大致可以分为香草(木)、恶草(木)两大类别。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有言:“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草香,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楚辞的香草香木共有三十四种。
其中香草有二十二种,包括江离、白芷、泽兰、惠、茹、留夷(芍药)、揭车、杜衡、菊、杜若、胡、绳、荪、苹、襄荷、石兰、枲、三秀、藳本、芭、射干及捻支等,香木有木兰、椒、桂、薜荔、食茱萸、橘、柚、桂花、桢、甘棠、竹及柏等十二种。《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先民采摘香草的一个典型,这种风俗,《诗经》中即有多例,是农事、民俗活动;而《楚辞》中采摘“香草”则是文人“重之以修能”的一种外化、象征,如采薜荔、采莲(芙蓉)等。
《楚辞》中有采摘香花相赠更是普遍的现象,如《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其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贻”、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湘夫人》:“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楚辞》文化系统影响下的采花草相赠是文人之间以人格为基点的勖勉、相思之情的流露。《楚辞》中有一部分香草香木象征诗人人格高尚峻洁。
如“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揽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蒋骥说:“木兰去皮不死,宿莽拔心不死”故诗人“朝搴”“夕揽”以示自己的坚贞不渝。“兰”“椒”“芷”“蕙”皆为名贵香草,故诗人行于兰皋,止于椒丘,茹蕙掩涕,幽兰结佩,甚至在因“蕙纟襄”被替之后还要继续采摘芷草。
这象征诗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美好的理想和情操来陶冶自己,表现诗人高洁的人格。在《楚辞》中以香草香木比喻美德的诗句有很多,美德与香草几乎成为同义语。
仅以《离骚》为例“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菲菲而难亏兮,芳至今犹未沫。”诗人反复申诉,自己质性香润,虽然得不到君主的信任,但是美德懿行固存于已身。
尽管历尽坎坷磨难,芳香之德非但没有亏损,反倒久而弥盛,再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
这是以芳草香花比喻德行美好的贤人。“余既滋兰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文中提到的四种植物都是香草香木,诗人用载种香草香木比喻培养具有美德的人才。《楚辞》的创作与楚国境内的巫风直接相关,其中的“香草香木”意象则是巫风的折射、移植。
荷、兰、蕙、薜荔、桂等构成《楚辞》的“香草香木”意象系统。楚国巫风盛行,《吕氏春秋•侈乐》一针见血:“宋之 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巫 音”;而“香草”就是女巫祭祀歌舞时的祭品、道具。
《九 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填,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 藉,奠桂酒兮椒浆。
..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出现了蕙、兰、桂、椒等“香草香木”。《九歌•礼魂》亦云:“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娉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王逸注“传芭”句云:“言祠祀作乐,而歌巫持芭而舞,讫以复传与他人更用之。”
祭祀的目的是达到人与神的沟通,各民族都曾有过用芬芳植物作为祭品的时期。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到早期人类用熏香供奉神灵:“这些供品以蒸汽的形式升到了灵物那里,这种思想是十分合理的。”
“香草”祭祀的起因也主要出于此;《楚辞》中的“香草香木”大多气味芬芳馥郁。此外。
以鲜花作为女巫的装饰、道具也有取悦神灵的用意。《楚辞》中有大量香草香木是用来装点服饰和住所的, 香花芳草,自然本色,纯朴而浪漫。
《楚辞》中有很多关于居室、服饰的描写,而奇妙的是《离骚》、《九歌》等浪漫型作品中这些多用香草香木装饰,采用自然色彩。《九歌•湘夫人》在对湘水女神宫殿的描写中罗列了众多的花草树木,荷叶编织成屋脊,上面加盖芷草,四周用杜衡环绕,荪草饰墙,紫贝砌院,桂树作梁,木兰作掾,辛夷为门,薜荔为帐,白玉镇席,花椒满堂,荷叶绿色,芷草白色,花椒深红⋯⋯这些描述,不仅使人感到芳香飘散,而且把人带入了绚丽的色彩世界,带入了纯洁质朴的大自然中。
少司命的住处与湘夫人非常相似,少司命的庭院也有秋兰、有靡芜、绿叶白花,令人赏心悦目,各种色彩生于自然,取于自然。把陆地的乡草香木纷纷植入水下幻境,构成了浪漫的境界。
再看服饰描写《, 离骚》《九歌》中人和神的服饰都以自然物为材料。《离骚》抒怀主人公最初的服饰是“扈江离与僻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佩带在腰间。
用菱叶制成上衣,用荷花编织下裳。江离、菱叶为绿色,兰草绿叶紫茎,。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