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美文学习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词分析(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8-03 21:54:0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注 释】

①惠崇:为宋代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②蒌蒿:一种生活在河边的草本植物,可以食用。③芦芽:芦苇的嫩芽。④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⑤上:逆江而上。

【译 文】

竹林外盛开着两三枝桃花,

鸭子最先知道春天的江水已经变暖。

蒌蒿已经长满地面,芦苇才刚刚长出新芽,

这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季节。

【赏 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所作的一首题画诗。《春江晚景图》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此诗是题在鸭戏图上的。诗是参照图中所画的景物而写,展现出一派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象:大地复苏时竹林被染成一片嫩绿,而远处的桃枝上桃花已经盛开,鲜艳动人;随后,诗人把视线转向江面,用拟人的手法展示出鸭子仿佛能够预知春天似的,表现出《春江晚景图》的主旨。诗的后两句则从画面联想到具体生活:蒌蒿、芦芽、河豚等,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温馨提示:
本文【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词分析(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解释)】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