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古诗词平

发布时间: 2022-10-01 06:06:01

1.古诗词平平仄仄是怎么样的意思

sYc 很高兴能和你一块解读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

一楼的回答很是充分!建议 夏火柴 详细读,如果有必要的话!

sYc 觉得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远远欣赏也别有番滋味的!

单就 夏火柴 提出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给你解释不知你满意否?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为加深理解; sYc 觉得引用一楼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2.含有平字的诗句

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宋代: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3、《西江月·平山堂》宋代: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4、《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宋代: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5、《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3.带平子的古诗词

赠邓子平作者:柳亚子嘘寒问暖费经营,豪气能消邓子平。

出入车鱼宁有憾?播迁吴粤岂无名! 狂奴肝胆吾轻剖,琐事眠餐汝总成。

平陵东作者:两汉乐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富平少候作者:李商隐七国三边未到忧, 十三身袭富平候。不收金弹抛林外, 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 绣檀回枕玉雕锼。清平乐作者:温庭筠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新岁清平思同辇, 争奈长安路远。凤帐鸳被徒熏, 寂寞花锁千门。

竞把黄金买赋,。清平乐作者:王安石云垂平野。

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

是处绿娇红冶。丈夫运用堂堂。

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

舟行至平羌作者:薛能貔虎直沙壖,严更护早眠。簇霜孤驿树,落日下江船。

暂去非吴起,终休爱鲁连。平羌无一术,候吏莫加笾。

平戎 时谏官谕北虏未回,天德军帅请修城备作者:赵嘏边声一夜殷秋鼙,牙帐连峰拥万蹄。武帝未能忘塞北,董生才足使胶西。

冰横晓波胡兵合,雪满穷沙汉骑迷。

平城下作者:李贺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鬓发。

塞长连白空,遥见汉旗红。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

。咏史诗·长平作者:胡曾长平瓦震武安初,赵卒俄成戏鼎鱼。

四十万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读兵书。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作者: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

既巾乃车,环蔡具来。狡众昏嚚,甚毒于酲。

狂奔叫呶,以干大刑。皇咨于度,惟汝一德。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作者:李德裕初归故乡陌,极望且徐轮。近野樵蒸至,平泉烟火新。

农夫馈鸡黍,渔子荐霜鳞。惆怅怀杨仆,惭为关外人。

忆平泉杂咏·忆晚眺作者:李德裕伊川新雨霁,原上见春山。缑岭晴虹断,龙门宿鸟还。

牛羊平野外,桑柘夕烟间。不及乡园叟,悠悠尽日闲。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作者:李德裕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高士咏·向子平作者:吴筠子平好真隐,清净玩老易。探玄乐无为,观象验损益。

常抱方外心,且纡人间迹。一朝毕婚娶,五岳遂长适。

平戎辞作者:王涯太白秋高助发兵,长风夜卷虏尘清。男儿解却腰间剑,喜见从王道化平。

古木卧平沙作者:王泠然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过严君平古井作者:郑世翼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

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年多既罢汲,无禽乃遂空。

如。平望赠蚊作者:钱信安得神仙术,试为施康济。

使此平望村,如吾江子汇。始平谐诗作者:石抱忠平明发始平,薄暮至何城。

库塔朝云上,晃池夜月明。略彴桥头逢长史,棂星门外揖司兵,一群县尉驴骡骤, 数。

睹木平和尚作者:文益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宿治平院长老善忍自绍兴癸酉月住持余是年三作者:张镃治平前代寺,幽胜占唐昌。我始生弥月,师初踞上方。

百年虽未半,三纪独偏忙。一事尤堪哂,相随两鬓苍。

书平泉草木记后二首作者:文同卫公当国日,力与天地均。平泉植草木,取尽四方春。

海岳欲必得,亦能役鬼神。可笑身未冷,已闻属他人。

拟九颂·平舟作者:程公许沧海兮渺弥,杳莫见兮津涯。愕风涛兮项洞,问灵皇兮何之。

天苍苍兮天色,水混混相接。何人世间心兮过险。

清平乐作者:李弥逊长红小白。何处寻梅格。

日日南山云满额。暗老一分春色。

广平赋罢瑶香。细□花蕊商量。

留得笔端雨露,后来收。吕成公宽平通鉴佚老三帖赞作者:岳珂治粹于隆古,元{凯加丶}之懿, 根于笃诚。

世泽未倾, 英髦代兴。非不卓荦, 绝乎迳庭。

而斯道之正, 独未有。清平乐作者: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清平乐作者:晏殊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

除夜过延平书所见作者:陈藻东家儿妇试新衣,西家残织方下机。东家宰牲嫌不肥,西家呼儿去采薇。

欲掩不掩留半扉,等彼良人心依依。

过延平书怀作者:陈藻几程便要买归舟,身在延平已倦游。但有菜羹供祭礼,人生何必到融州。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刘平作者:林同弟类那容绝,吾雏听自生。刘平端为母,伯道特沽名。

过临平作者:高翥征帆一似白鸥轻,起揭船篷看晓晴。梅子着花霜奈岸,自披风帽过临平。

清明日延平道上作者:高翥自从闽峤至延平,试问归涂第几程。人向烟岚深处出,鸟依云树密边鸣。

润沾破屐春泥滑,寒入征衫晓雨晴。

清平乐作者:蔡伸彩舟双橹。六月临平路。

小雨轻风消晚暑。绕岸荷花无数。

玉人璨枕方床。遥知待月西厢。

昨夜有情风月,今宵特。清平乐作者:周密吹梅声噎。

帘卷初弦月。一寸春霏消蕙雪。

愁染垂杨带结。画桥平接金沙。

软红浅隔儿家。燕子未归门掩,晚妆空。

清平乐作者:周密晚莺娇咽。庭户溶。

4.有平字的诗词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请比上古无为代,何如今日太平时。朝来惆怅宣平过,柳巷当头第一家。

九月十日偶书作者:李煜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白居易 不见刘君来近远,门前两度满枝花。

朝来惆怅宣平过,柳巷当头第一家。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5.古诗词的平平仄仄指什么

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谢谢采纳,敬请追问

温馨提示:
本文【古诗词平】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