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代刘禹锡《浪淘沙》
译文: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板桥《竹石》
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
译文:看似寻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5、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出自清代秋瑾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译文: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 甫《望岳》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1、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释义:这意味着在学习,成绩等达到较高水平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这意味着如果你想看到无尽的美丽,你应该爬到下一层楼。这个比喻就是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您想在某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进行检查。它还表示只有积极和前瞻才能有远见。
3、业精于勤,荒于嬉。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
4、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出处:民国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上的题词,而汪精卫从他的政治遗嘱中也提炼出这两句话。
释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共同奋斗。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易》
释义:这意味着宇宙一直在运行,人们应该追随世界,永远前进。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处:唐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
出处:唐代 卢照邻 《青云》
原文: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
译文:虽然能够飞得比大雁都高,但是还是赶不上青天的高度。
赏析: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果,不过还有进步的空间。
3、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出处:宋 释普济 《偈颂六十五首其一》
原文: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译文: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虽然有所造诣但不是真学。
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赏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道行、造诣已深,仍然需要修炼提高。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出处:近现代 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处:两汉 曹操 《龟虽寿》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赏析:《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绔不饿死,懦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劝 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关诗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一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一荀子《劝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一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一屈原《离骚》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一《史记.陈涉世家》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一《后汉书.陈蕃传》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供参考。
《今日歌》明代: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复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制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ai《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du力加餐饭。《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zhi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唐代: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dao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前出师表》
释义: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释义: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撰 自勉联
释义:上天是不会辜负有志气的人,就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最后率领三千越甲就可以灭亡吴国。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释义:谓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喻老》
释义: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蒲松龄撰 自勉联
释义:有志气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的,就象项羽破釜沉舟那样,秦朝的雄关最终是属于楚国的。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1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释义: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释义: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