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处之泰然
【拼音】:chǔzhītàirán
【简拼】:cztr
【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示例】: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近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无动于衷
【反义词】:惊惶失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语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英文】:not stir an eyelid【日文】:泰然自若(たいぜんじじゃく)としている【法文】:on se comporte à son égard avec indifférence comme si de rien n'était【德文】:etwas ruhig hinnehmen【俄文】:спокóйно отнестис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他的学生中最喜欢颜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点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孔子赞叹颜回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处之泰然,自得其乐泰然:毫不在意的样子。形容在困难、窘迫的境遇中镇定自若,毫不介意。宋.朱熹《牧斋记》:“古之君子,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乎其言者。”《宋史.杨霆传》:“兵民杂处,庶务丛集,霆随事裁决,处之泰然。”叶圣陶《老沈的儿子》:“他说上一回写信提起那个谣言,不过是随便告诉一声罢了,他原来处之泰然。”亦作“泰然居之”。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迭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亦作“泰然处之”。《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凡土木之劳、声色之乐、宴安鸩毒之惑,皆宜痛绝勇改,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时。”
【顺接】:然萁煮豆然明改俗然荻读书然然可可然灰被溺然糠自照然明夜读然藜太乙
【顺接】:理所必然积薪已然淡泊自然意兴索然才气超然勒石燕然朱墨烂然理所固然
【逆接】:搔着痒处熟思审处人伦并处安室利处没做是处要害之处不足之处不便之处
【逆接】:处心积虑处中当轴处囊脱颖处顺安时处仲唾壶处变不惊处世不惊处之晏然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