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朱熹代表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2-10-02 09:18:01

1.朱熹的古诗

1、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4、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5、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6、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7、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9、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10、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11、水调歌头——朱熹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12、念奴娇——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2.朱熹的代表作有哪些

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

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

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3.朱熹代表作

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南乡子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水调歌头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

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

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

记取渊水冰语,莫错定盘星。

水调歌头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水调歌头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链丹成。

水调歌头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好事近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西江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

软输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4.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

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有:

1.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解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解析: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偶成》

解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4.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鹧鸪天》

解析: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5.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菩萨蛮》

解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5.朱熹的代表作有哪些

朱熹的代表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通书解》《西铭解》、《参同契考异》等。

1、《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四书章句集注》以“理”为中心,展现了“理”与儒家经典中的范畴体系的联系,并以此界定了这个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如天、人、性、道、心等。

2、《楚辞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时(1193年)。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赋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注本繁多,其中“楚辞集注”是研究楚辞的最佳善本。3、《四书或问》为宋朱熹撰,共三十九卷。

朱熹事见《四书章句集注》条。朱熹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复以诸家之说纷纭,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

此书有《大学》二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非成于一时。4、《孟子集注》特色是既借助经典诠释创新哲学体系,又尽量重视古注,追求本义;前者是对时代的呼应,后者是对经典的尊重。

由此在诠释实践中弱化了“本体”与“方法”的紧张,强化了“原意”与“用心”的统一,发展了中国特异于西方的诠释传统。在中国的经学诠释史上,朱熹的《孟子集注》以注重义理阐发的创新性哲学诠释而作为“宋学”的代表,受到追求经典本义的后代“汉学”诠释家的批评与指责。

5、《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本据魏国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其后,尹起莘等又为此书阐明义旨,清康熙帝更加上“御批”,使之进一步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6.朱熹的诗句中名句介绍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生于1130年,死于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逆翁等,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朱熹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启迪人思想的的人生名言:

1、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2、守正直而佩仁义。

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精致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7、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8、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春日》朱熹诗词意思

《春日》朱熹诗词意思

原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②寻芳③泗水④滨⑤,

无边光景⑥一时新。

等闲⑦识得东风⑧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美妙的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温馨提示:
本文【朱熹代表古诗词】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