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的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技术要求:
三点一线:“三点”是指听课要抓“重、难、疑”点。课上老师提出的难、重点,还有就是“疑点”,要求学生在下课后用一分钟时间标出疑点。“一线”是整理昨天的知识和今天的关系。
色笔区分:三种不同颜色笔区分三个点。
预留空白:学生听课时以听为主,课堂笔记要记成大纲类型的笔记,给课后整理留空白,给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本当废品给买了,那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遗憾。如果把三年的错题归纳到“错题本”上,那将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当中最昂贵的礼物。
一轮笔记抓整理
整理错题本时要把原题和错解都抄上,要前一天的错题和当天30分钟作不出来的题,记录在错体本上。周末的时候做错题分析,做两件事情1.错误的原因和2.正确的解法。平时做作业禁止做一道题花30分钟,而周末花3小时也要自己解。因为作业主要完成孩子的应试能力,而错题本主要完成查、缺、补、漏。(作业检查孩子的应试能力,错题本完成查缺补露)
二轮复习抓错题
绝大多数初三学生二轮复习抓不起来。做完一轮复习后,他们都变成聋子和瞎子。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哪没学好,复习怎么复习呢?所以错题本相当于飞机的导航灯一样,指明前进的方向。错题本能够指引自己查缺、补露。
三轮复习抓归纳
文科积累呈层状,分类整理看数量。理科整理呈树状,正确习题练思路。文科学得好的孩子,数量感很强,积累越多,作文越好。
教师富有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是创新教学艺术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
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形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评课就在培养教师教学风格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评课者可以凭自己的观察分析,大胆发掘授课者的教学素质特点,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案例]教授《乡愁》一课时,授课者在新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情景设置,播放乐曲《橄榄树》,期中淡淡的乡愁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朗读诗歌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以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的《故乡的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主人公浓浓思乡的心。这音乐与语言营造悲凉思乡氛围恰到好处。
[评析]评课时,评课者肯定了授课者的情境创设,并具体分析相关情境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及效果,这会给授课者带来极大鼓励。但然而这还只是就课论课,评课者如果能再深入,由授课者的情境创设中点出其中他渲染情境和调动学生情感的潜能,建议他向情感型的风格靠近,帮助授课者在情境渲染能力上继续发展,这将会给授课者日后的情感型风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地引导作用。
因此评价一节课,不仅要评出这节课的优缺点,还要勇于发掘授课者潜藏的个性,协助授课者描绘自己独特的风格蓝图。但在这协作过程中应注意两点:第一,教学风格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切合他本人的实际;第二,要明确指出应努力的路径。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记录与反思 开学之初,初中语文组听了衡老师的一堂汇报课,他所执教的课文是初二的《大道之行也》,现将评课及反思简单摘录如下: 姚老师:1、本堂课的导入设计平淡却很有效。
老师让学生背已读过的《桃花源记》引入课堂教学,这既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又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积累。紧接着提问《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起到了较好的激趣作用,应当说这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
2、教师将本课设置了六个问题,课前让学生将预习结果分组板在黑板上,从检查预习效果以及帮助学生完成对内容理解的角度来说,此环节是安排合理的,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书写能力、解题能力。商榷:学生陈述答案时,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
若考虑让其他组发表见解展开讨论,或许更能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谢老师:通过设计六个问题,重点突出,知识点落实到位,并且老师能引导适时的朗读,只是学生展示时声音较小。
刘老师:本堂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堂结构完整,知识点基本落实到位,不足点就是老师讲课声音不太洪亮,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不是很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牛老师: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语速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学生的展示还有待于老师进一步强调并引导,让展示自然、大方的学生做榜样。
金老师:能将本课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对“大同”社会特征的理解。本文是文言文,还要强化朗读,学生可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来展示,在读中感受、领悟、赏析。
巩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衡老师深知:课堂越开放,对自己教学越有利,因而,作为明阳的新成员,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凭他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开放性课堂是人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它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话可说,课堂的话语权属于学生,课堂的主宰权属于学生。
其实,这样一来的课堂对老师要求更高了,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是严峻的考验,老师一定要不断充电学习。教育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辛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者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正所谓:“呕心沥血探新路,吹尽黄沙始见金”,相信,我们如果有衡老师大胆尝试的魄力和精神,咱们的教育事业一定回日臻完善、成熟。
反思 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研教改的理论学习;还邀请了县教研室的主任举行了新课改理论的讲座。9月7日,我还有幸听了同校老师的示范课:新颖的课堂模式,热烈的课堂气氛,机智的点拨……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期间,我还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觉得启发很大。因而,我想借这次汇报课的机会,尝试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并向各位同行求教。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篇幅较短,理论性较强的文言文。初中生很难理解透彻。
但我认为有点难度,正好可以给自己和学生们一个好的锻炼机会。于是,就按照教学进度,用这篇文章来上课。
上课前,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去预习课文。自己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结合课文注释,掌握课文大意。
并布置了各小组的讨论题。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题上。
把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来组织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没有我预想的热烈,有些小组的准备明显不够充分,答案过于简单。六个小组有两个小组准备充分,答案全面,还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
有两个小组回答还是比较准确,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异议。当然,也不能激起讨论,显得平淡。
第一小组的回答比较简单。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补充的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
可谓是有失有得。仔细地回顾整堂课。
认为这堂课虽然完成了预先设置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1、学生的课前预习还不够充分,必须认真组织好课前预习。
从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看:有些小组的讨论还不够充分,讨论的结果较为简单,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深入。2、学生还不够适应这种课堂模式。
有的小组组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时,声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课堂环节不熟。还要经常参与、锻炼,才能不断进步。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提高。由于自己对这种课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触得不多。
对学生的情况不够熟悉,个体、班级之间的差异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在组织学生预习、讨论时,针对性不强。
对学生的评点也有不到位之处。没有营造出活跃、灵动的课堂气氛来。
以上是我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浅陋想法,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