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物理题库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相距同样远,小华以相同的

发布时间: 2024-07-21 11:18:56

题文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
(2)相距同样远,小华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小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小明通过棉线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
(4)不能.

点击查看声音的传播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考点

据学分高考专家说,试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主要考查你对 [声音的传播 ]考点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

 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状态固体隔墙有耳液体说话声吓跑游鱼气体人与人相互交谈

声波水波类比
水波(铅笔轻点水面)声波(击鼓)振动源铅笔鼓面传播介质水空气现象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外传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应用这种科学方法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时往往分两步:
(1)根据实验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设计并操作实验,为探究或验证某一物理规律取得可靠的实验事实;
(2)在获取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是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
例 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解析 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进一步研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B是用转换法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
答案 A

温馨提示:
本文【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相距同样远,小华以相同的】由作者职业教育指南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