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也就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发展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材料二:17—19世纪初,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一场产业革命。
材料三: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柱着拐杖走动了!”。
(1)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请你写出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标志性事件。 (2)请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因素。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列宁说”打得半死”到”能够柱着拐杖走动”的理由是什么? (4)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进行了*道路的探索,虽然有失误,但也取得一些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结合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探索的教训,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谈谈看法。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洋务运动
(2)政治上: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经济上:最早开始、最先完成工业革命。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依据本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学分高考专家说,试题“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也就是一部不.....”主要考查你对 [洋务运动 ]考点的理解。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