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盂鼎是金文。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大盂鼎也是金文。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大孟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椰县礼村,先后为当地乡绅郭氏、县令周广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荫等所有,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予上海博物馆,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而另一尊同为盂所铸之鼎,形制略小,习称“小盂鼎”,器上铭文涉及西周与鬼方之间的战事,但此器在辗转收藏的过程中已不见踪迹,仅于著录中保存铭文拓本。
大盂鼎器壁较厚,立耳微外撇,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下垂,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
大盂鼎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
大盂鼎铭文虽属西周早期金文,但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故作品更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格局,从而为世人所瞩目。
【答案】C
【易考吧提供答案解析】大盂鼎铭文属西周早期金文,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
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其内壁铸有铭文19行,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大盂鼎铭文虽属西周早期金文,但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故作品更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格局,从而为世人所瞩目。
大盂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眉县礼村。此鼎铸造于公元前11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是迄今所见西周最大的青铜器之一。鼎腹内壁铸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大盂鼎立耳、圆腹、粗壮三足。口沿下饰有一圈饕餮纹带,足上铸兽面并有扉棱及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铜鼎的典型式样。
文物意义
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其内壁铸有铭文19行,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大孟鼎铭文》是1994年11月1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著。
大盂鼎 西周康王(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世纪)金文,是金文的代表作,刚劲有力,又具结体上的均整。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有著录。可供学习大篆者取法。----《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历代碑帖法书选·大孟鼎铭文》是西周的青铜礼器,传清道光初年陕西眉县礼村出土。《大盂鼎》造型端庄凝重,内壁有铭文十九行,计二百九十一字。铭文不仅有重要史料价值,也是西周早期艺术性很高的金文书法作品。《大盂鼎》铭文字体瑰丽雄奇,用笔方整,有的笔画波磔显著,行款茂密,布局完满,是学习金文的极好范本。
中国周朝时期的主流文字是金文。
因为在中国的西周时代,是有很多的铜器的,当时的社会,人们对于铜的冶炼技术是非常厉害的,在当时的朝代,人们把所谓的铜,也称之为金,并且还在很多的铜器上面写文字,所以当时的文字,被称之为金文。
金文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西周、东周、商朝、秦汉的时候,都有金文的出现,不过在不同的朝代,金文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国家所使用的文字,也是不相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随时朝代的更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每一个朝代的文字,对于文字来说,人们会习惯用什么文字来进行表达,通过文字的表达方式,也是可以代表当时的社会文化的。
金文是比较贵重的,但是又比较的整齐,感觉给人一种比较庄重的感觉,相对于其他的文字来说,多了一点自然流畅的感觉。《大盂鼎》铭、《散氏盘》 、《毛公鼎》 等,都是金文的代表作,都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
在以前的年代里面,文人墨客是比较练习书法的,对于书法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墨宝,以前人练习书法是非常讲究的,是非常重视自己的书法的,所以金文书法,在当时也是受到了欢迎,给人的感觉就是看起来字数不是特别多,但是能够将具体的意思表达明白,结构是非常的整洁的,如行云流水般的字样,给人一种比较舒服的感觉。
其实以前的文字,是有独自的特点的,以前文字的发展,才成就了现在的文字,所以说,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这都是以前的文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所以才变成了现在的文字,如今的文字,能够用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展示出来,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进步。
铭文中“有”、“厥”、“又”等字波磔分明,得于用笔过程中自觉的提、按意识。通篇文字布局规整,书风凝重。
大盂鼎铭文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居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大方,双耳立在口沿上,腹下略鼓,口沿下及足上部均饰饕餮纹,足上部有扉棱。腹内壁有铭文19行,共291字,是珍贵的历史资料。铭文上记载了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他的臣属从不酗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盂在铭文中说明了铸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上的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被史学家高度重视。
铭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部分用较多文字说明商人酗酒是周兴起和商灭亡的原因,赞扬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表示康王自己要以文王为典范,告诫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样。第二部分主要是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等共计1726个,并叮嘱盂要恭敬从政,莫违王命。第三部分说明盂做此宝鼎以祭祀其祖。
铭文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和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居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大盂鼎堪称西周前期著名重器,造型雄伟端正,铭文庄重雄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西周早期金文就书风而言,大多承袭殷商余绪,笔道首尾出锋,结构谨严精到,布局参差错落而富于动态美、韵律美。不过,如果细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质朴平实,以《利簋铭》为代表;二是雄奇恣放,如《保卣铭》、《作册大方鼎铭》等;三是凝重诡异,如《何尊铭》、《康侯簋铭》等,而这类铭文中风格最突出,书法成就最高者当首推《大盂鼎》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