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文化学习

燕云十六州谁收复的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28:29

燕云十六州谁收复的:

朱元璋。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手下徐达、常遇春统兵二十五万,北伐元朝,打出“驱除胡虏,收复中原”的口号。经过浴血奋战,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又称幽云)十六州。自此结束了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

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燕云十六州:

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历来为中原王朝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是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

价值: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燕云地区北部横卧着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工具落后,军事技术欠发达的情况下,大山在人们面前就是一道不可战胜的天险。

燕云十六州是明朝谁收复的

应该是徐达,但不应该说是什么收复。

因为自蒙古灭掉金和南宋后,包括燕云在内的整个中国都已经在元朝治下。朱元璋消灭南方群雄、建立明朝后的首要战略目标是推翻蒙元,此时的所谓燕云十六州的幽燕地区主要是其京城大都管辖范围之内,其他区域则在今日山西大同周边,徐达统领北伐大军很顺利的就夺取了这些地区。

燕云十六州是什么时候完全由谁收复的

是在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自此燕云十六州结束了在非汉族的统治,前后攻击经历455年。其最早失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辽太宗父亲,自己为儿皇帝。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历来为中原王朝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是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

扩展资料

燕云十六州的历史:

1、宋朝开国之后,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

2、公元1125年金朝灭辽占据燕云十六州,1127年灭北宋,1153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再扩建燕京为金中都,定为首都。

3、公元1215年,铁木真攻克金中都,并改名为燕京,1234年,蒙古灭金朝,占据燕云十六州。

4、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

5、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清世祖顺治皇帝定都北京,燕云十六州再次由满族经略,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61912年清帝退位,清王朝覆灭,幽云十六州由北洋政府管辖。

7、因侵华日军的占领,燕云十六州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又是在日本人的统治当中,最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无条件投降以后,燕云十六州回到了中华民国的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复的?

是由朱元璋收复的。

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公元913-公元1368年)之后,公元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辽太宗为父,石敬瑭为子)。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北伐元朝。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至此燕云十六州被汉族政权收回,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复的

朱元璋。

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分封,第四子朱棣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十三子朱桂封代王,镇守大同十九子朱橞封谷王,镇守宣府。成为“九边重镇”的重要组成部分。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扩展资料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这段话足以阐释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门户。一方面,在国力昌盛时期,它是中原王朝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

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611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是军事斗争的“战略缓冲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服的

是在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自此燕云十六州结束了在非汉族的统治,前后攻击经历455年。其最早失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辽太宗父亲,自己为儿皇帝。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历来为中原王朝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是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

政治价值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

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这段话足以阐释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
本文【燕云十六州谁收复的】由作者爱知识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