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是什么朝代:
没有朝代。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延续了约471年,被商朝所灭。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统治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所以,5000年前的中国处于夏朝刚刚建立的时期。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中华文明主要孕育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在这些地方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晚期文明有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已经属于原始社会中高度发达的文明,出现了宫殿、精美礼器以及贵族墓葬等,标志着它们已经开始由部落林立时代向城邦国家时代过渡。
中国史前期:
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的这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时段跨度最大的历史时期,其历史跨度从约170万年前开始到公元前21世纪结束。
夏朝的成就: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因为世袭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
5000年前是没有朝代的。夏朝是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即距今4100年左右。距今5000年到4000年的历史,文字上没有任何朝代记载,通常被称为史前时代。
距今5000年到4000年的这段时间,在考古学上被称作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主要孕育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在这些地方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晚期文明有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已经属于原始社会中高度发达的文明,出现了宫殿、精美礼器以及贵族墓葬等,标志着它们已经开始由部落林立时代向城邦国家时代过渡。
5000年前,约为公元前28世纪,此时还未能形成王朝,仍处于上古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即公元22世纪以前的时期。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而上古时期的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帝王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舜,他们合称为“三皇五帝”。该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期,农业,手工业都开始起步发展,象形文字也开始出现,天文学也有一定的发展。
在五千年前是没有朝代的。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距今只有约4100年的历史,在夏朝之前,没有朝代建立。
距今5000年到4000年的历史,文字上没有任何朝代记载,通常被称为史前时代,在考古学上被称作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主要孕育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在这些地方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晚期文明有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距今约4500年,进入有虞氏时代。虞氏强大之后,就开始由部落向强大的城邦国家过渡。经历了尧舜禹时期,大禹巩固了华夏族的统治,终止了禅让制度,由他儿子启建立夏朝,中国进入正式文明时代。
扩展资料
生活中常说我国的文明史有五千多年,最早从皇帝、炎帝开始,之后经历夏商周等朝代,直至今日。但是上下五千年的说法是被许多学者所不接受的,毕竟仅仅从文字记载来看是不够的,要论真正的历史,就必须有物证出土。
而我国目前的考古证据最多也就支持到夏朝时期,这么计算,中华文明也就约4000年。实际上说华上下五千年的上即是指炎黄时期,而这下则是指当世之人。
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黄帝。炎帝在黄帝的西边,东南还有一个强大部落,首领是蚩尤。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发生了战争。黄帝打败了蚩尤,后来又合并了炎帝部落,成为中原各部落共同拥戴的首领。
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下去,构成了后来的华夏族,逐渐建立发展了华夏文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前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
五千年前即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中国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正在向国家起源阶段过渡。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也叫铜石并用时期,以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寺、甘肃临兆马家窑、湖北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器以灰、黑陶为主,轮制法得到普及。石器磨制精致,器型变小。农业和畜牧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复杂度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筑,有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向国家文明时代迈进。
5000-6000年前没有朝代,还处于原始社会中。
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劳动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简单协作,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人们单身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从而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同时,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发展阶段。氏族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以血缘关系联结起来为特征的共同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经济单位。
氏族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前者表现为,妇女是氏族的主体,氏族成员的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血缘亲属继承; 后者表现为,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氏族领导权落在男子手中。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因而也就没有国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全体成员参加的氏族会议作出决定。
扩展资料
原始社会的解体: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
到了末期,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开始破裂,一些氏族成员脱离自己的氏族,到别处和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同时氏族也不断接纳外来人,于是出现了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
到了这时,原始社会基本上就已经瓦解了,不同阶级之间出现了斗争,随着情况的深化就出现了国家来对人民进行有效的统治。许多文明的原始社会解体后都进入了奴隶社会。事实上,阶级思想在更早就已经产生。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但是由于纯铜的质地不如石器坚硬,不能取代石器,这一时期也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人类学会了制造青铜,进入了青铜时代。到了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随着铁器的使用,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始社会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