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教案

天长市龙集初级中学推荐初一同步语文提升练习

发布时间: 2024-07-10 07:54:05

天长市龙集初级中学推荐初一同步语文提升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6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lùn) 愠怒(yùn) 教悔(huì) B.汤熨(tàng) 沙堤(dī) 窘迫(jiǒng) C.荷锄(hè) 眈眈(dān) 排闼(dà) D.鸡豚(tún) 荒秽(huì) 菜畦(qí) 2.下列各句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B.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C.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旋走。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下列句中加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居十日迁居上海 B.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C.问其故 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孰为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下列各句和例句中加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A.君之病在肌肤 B.是以谓之文也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又数刀毙之 5.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少时,一狼径去。 ②得钱千五百,乃去。 B.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①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裁,止增笑耳。 D.①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6.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D.诲女知之乎? 7.下列各句和“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一句中“已”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他已成为一名战士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12分) 1.我们常引用陆游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困境后的希望。 2.《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诗人辛勤劳作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学生作文喜用“而”字,晦涩难懂。老师为之评语如下,请加标点并解释。 当而不而不当而而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任选其中两项,各写一句。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24分) (一)(8分) 妻(即乐羊子妻)常躬勤养姑(丈夫之母),又远馈羊子。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2分) 躬:馈: 盗:竟: 2.文中有两个“鸡”字,两个“食”字,它们的词性和意思都相同吗?(2分) 3.把“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人们说乐羊子妻帮助邻里,深明大义,关心丈夫,孝顺老人,这当中有哪一项不符合这个事例的实际内容?如果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话来引证乐羊子妻的表现,她做到了其中哪一点?(2分) (二)(10分) 砸缸救友 先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②其大指③。自是④手不释⑤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①凛然:严肃的样子。②了:明白。③指:同“旨”。④自是:从此。⑤释:放下。 1.选出与“又数刀毙之”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故使人问之 C.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解释句中加粗的字。(2分) (1)群儿戏于庭: (2)退为家人讲: 3.翻译句子。(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4.短文写出了司马光哪些特点?(2分) 5.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方法,你认为怎么样?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2分) (三)(6分)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注:①陶侃:人名。②贼:伤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2分) (1)汝既不田: (2)执而鞭之: (3)陶侃尝出游: (4)聊取之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用此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侃怒斥,鞭打“戏贼人稻”者,收到了“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陶侃具有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三、作文(40分) 文题:《给蔡桓公的一封信》 要求:用书信的形式与蔡桓公对话,阐述你的见解与看法。 参考答案 一、(一)1.D 2.B 3.D 4.A 5.A 6.C 7.D?8.C (二)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3.当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该用“而”的时候不用,不该用“而”的时候却又用了。 4.略 二、(一)1.躬:亲自;馈:送;盗:偷偷;竟:终于 2.“鸡”词性相同,都是名词,意思有别:前者指喂养的鸡,后者指用鸡做的“菜”。“食”词性不同,意思也不同,前者是动词,当“吃”讲,后者是名词“吃的东西”。 3.我很难过,本来我是安心于贫困生活的,您却使我的食物中有用别人家的鸡做的菜。 4.不符合的是帮助邻里一项,做到了“贫贱不能移”这一点。 (二)1.D 2.(1)院落 (2)回家 3.从此手里不肯放下书(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热的地步。 4.领悟能力强,喜好读书,聪明机智。 5.略 (三)1.(1)种田 (2)抓住 (3)曾经 (4)罢了 2.(1)要这个干什么?(2)因此老百姓勤于耕种,家家生活富足。 3.农业是根本,只有勤于耕种、养殖、发展生产,才能丰衣足食。


相关推荐

《最后一课》14年最新七年级语文练习题同步  

初一语文华南虎练习同步

温馨提示:
本文【天长市龙集初级中学推荐初一同步语文提升练习】由作者教育有故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