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字典学习 > 汉语词典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7-07 21:12:43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指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举一反三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种方法重复教他了。

【示例】:老师教导学生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抛砖引玉、贯通融会、问牛知马、融会贯通、一隅三反、以微知著、触类旁通、一举三反、闻一知十

【反义词】囫囵吞枣、生吞活剥、食古不化、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扩展资料

1、举一反三的近义词

抛砖引玉

【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自】:费孝通《访美掠影》:“我所做到的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示例】: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仅是一家之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希望多听听大家的见解。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2、举一反三的反义词

不求甚解

【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不追求利益,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高兴得忘了吃饭。

【示例】: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举一反三的意思

举一反三的意思: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一反三的造句:

1、但凡每一次重大事件以后,我们总要认真总结一下事件的教训,以期通过事件举一反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2、可以使大家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添加时请勿与原句重复。

3、所有的条件格式都可以利用这个属性,因此,我希望用户能够发挥创造力,举一反三。

4、此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技巧并不十分复杂,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中去。

5、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6、重点汇报了受到省建设厅红牌警示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查找问题,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等情况。

7、这些算法和电路虽然以脑电和心电为例研究,但在研究其他生物信号的时候同样可以举一反三。

8、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

9、会后,及时召开厅长专题会议,通报检查情况,传达贯彻俞部长、卢省长指示,研究整改措施,举一反三,认真反思。

1、0、而且,我们更需要从实例的角度对它的作用进行探讨,以便举一反三。

1、1、如果我们知道大自然的一切规律,我们就只要明白一个事实,或者只要对一个现象作忠实描写,就可以举一反三,得出一切特殊的结论来了。

1、2、忽视了语法的作用,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记忆,结果造成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3、这个一个交友系统,对于初学者,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教程,可以参考里面的程序,举一反三。

1、4、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臧天朔被捕事件,娱乐圈不应该沉默,应举一反三,汲取教训!

1、5、在阿里村,我虽然做的是货运生意,但是能够举一反三的朋友,肯定会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网络之路。

1、6、我们要举一反三,明晚就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将最近这几起事故通报全省,引以为戒。

温馨提示:
本文【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什么】由作者学历小助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