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苤苢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 2022-08-22 20:42:01

1. 诗经苤苢正版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音义]

芣苢(fū yǐ):车前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

薄言,急迫,迫切。袺(jié):以衣贮之以执其衽也。

襭(xié):以衣贮之而系其衽于带间也。

[我译]

采呀采呀采车前,快来采摘趁春天。

采呀采呀采车前,快看这有一大片。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棵一棵摘嫩尖。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把一把捋叶片。

采呀采呀采车前,兜起衣襟满胸前。

采呀采呀采车前,前襟系在衣带间。

2. “苤苢”两个字怎么读

LZ问的应该是“芣苢”吧?以下是在百度词典里查的芣苢fú yǐ 芣苢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基本解释[Asiatic plantain] 草名,即车前草详细解释1. 亦作“ 芣苡 ”。

1.草名。即车前。

《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郑玄 笺:“芣苢,马舃。

马舃,车前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车前》:“当道、芣苡、马舄。”

2. 《诗·周南》篇名。《韩诗》以为《芣苢》“伤夫有恶疾也”。

古人歌之以表达对患恶疾者之同情。《文选·刘孝标》:“ 颜回 败其丛兰, 冉耕 歌其《芣苢》。”

李善 注:“《家语》曰: 冉耕 , 鲁 人,字 伯牛 ,以德行著名,有恶疾。《韩诗》曰:‘《采苢》,伤夫有恶疾也。

’”3. 《诗·周南》篇名。芣苢多子,古人歌之以示庆贺生子之意。

胡熊锷 《生女慰内》诗:“霜林未合歌《芣苢》,秋实徒增慨《黍离》。”。

3. 诗经《谁之永号》有何含义

出自《诗·魏风·硕鼠》 谁之永号? 余冠英《诗经选》训“之”为“其”,《课本》训“之”为助词。

王引之《经传释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都是训“之”为“其”,看来,余冠英是宗王、马之说。王引之又训《诗经》“旄邱之葛兮”的“之”为“句中助也”(《经传释词》)。

马瑞辰说:“‘谁之永号’犹云‘谁其永号’,笺训‘之’为‘往’,失之。”(《毛诗传笺通释》卷十)我以为课本注释“之”为助词是正确的。

古人说话时发音器官不太灵便时暂且拖的一个齿音。清陈《扪烛脞存》卷三:“古人声缓,多用语助。”

现在略举几例:“庚公之斯”(《孟子·离娄下》),朱熹《孟子集注》:“之,语助也。”“喜怒哀乐之未发”(《大学》),清张文炳《虚字注解》:“‘之’作语助词。”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杜预注:“之,语助。”还有一句之末用个“之”字的,如《诗经·苤苢》:“薄言有之。”

清陈奂《毛诗传疏》:“凡诂义不尽,则用‘之’字以足之。”助什么语气?又为什么要助?为什么句末无义又用上“之”?《诗经》里还有不少“思”字“只”字等,也是古人拖的一个齿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音器官逐渐发达起来,齿音的这种用法逐渐减少乃至消失了。“永号”,长歌,熟语有“长歌当哭”。

译文:“谁人哭泣呢?”“之”并不等于“其”,更不等于“还”。“其”也是拖的音,或者说它的作用近似“啊”。

至若“还”,那是译成现代文时根据语言环境加上去的一个表频率的副词,不能把“之”解释为“还”。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苤苢百度百科】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