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礼贤下士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礼让为国 治理。
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
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礼无不答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礼先一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同“礼先壹饭”。礼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1、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 2、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创伤。——米南德 3、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
——雷巴柯 4、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莎士比亚 5、做大事的,眼光应当看到未来,力量需要用于现在。
——西德尼 6、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7、每时每刻都有无穷的利息;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富兰克林 8、切莫垂头丧气,即使丧失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王尔德《书简》 9、胜利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牛顿 10、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青青园中葵》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丘《孔子》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4、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刘安《淮南子》 1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 16、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鲍照《拟行路难》 17、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先秦《吕氏春秋》 18、时乎时乎不再来。
——司马迁《史记》 19、壮而怠则失时。——管仲《管子·形势》 20、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刘安《淮南子》 古诗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感恩师父的诗句有以下内容:
五绝 远师 唐 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五绝 酬问师 唐 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老师颂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天净沙六首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1.《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唐代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2.《山志峡船具诗》
唐代 王周
箭飞峡中水,锯立峡中石。峡与水为隘,水与石相击。
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
苍黄徒尔为,倏忽何可测。篙之小难制,戙之独有力。
猗嗟戙之为,彬彬坚且直。有如用武人,森森矗戈戟。
有如敢言士,落落吐胸臆。拯危居坦夷,济险免兢惕。
志彼哲匠心,俾其来者识。
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3.《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唐代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4.《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唐代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5.《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唐代 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6.《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宋代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