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中学好不好
双林中学位于太湖之滨的水乡古镇双林,是一所有着50年校史的市属中学。学校由1947年创办的“私立蓉湖补习学校”发展而来。1949年,热心桑梓教育的有识之士筹募资金,改办为“私立蓉湖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被命名为“公立浙江省吴兴县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发展为完全中学。后几次改名,1981年定名为“湖州市双林中学”,现在为省二级重点中学。
现校园面积38014 .26平方米,建筑面积29783.45平方米。自85年以来,建有1900平方米科学馆,一个250平方米的环形田径场,二幢含36个标准教室的教学楼和行政楼办公楼各一幢。有足球场一个,篮球场、排球场四个。 1993年,修建标准网球场、简易网球场共三个,计1900平方米。健身房和一个可容近千人同时用餐的食堂,最近又建成教学楼和图书信息楼各一幢。
学校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6个,语音教室1个,美术教室一个,有计算机200台,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阅览室报刊种类146种,实验、电教,劳技、音体均按国家I类标准配备。
学校在编教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有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40人,中高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73.13%,温思雯老师为我市两名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之一。
学校现有30个班级,在校学生1670人。学校成立有学生合唱团、田径队、 篮球队、足球队和代表湖州市参加省比赛的网球队。
五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万名初高中毕业生,经济日报副总编罗开夫、科大西校区办公室主任黄吉虎等,均是我校毕业生。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先后被评为郊区先进单位,市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创新实践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读书活动先进集体,最近,又被省宣传部、 省教委评为“知香港,爱祖国”读书教育活动优胜奖。
学校一直以其严谨的学风,整肃的校风和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享有良好的声誉。1961年,首届高中毕业生以高考一线88%的成绩名列全省上游。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校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郊区6所完中前茅,85年文科上线率为97%。 83届学生王福强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88届学生沈建强获全国数学竞赛省二等奖。 88届学生陈欢获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一等奖,85届学生徐枫获上海经济区十城市作文比赛一等奖,崐最近,学校又成为我市唯一所蝉联两届“飞英”杯作文竞赛一等崐奖的学校。
湖州高中排名
湖州高中排名:
第一名浙江省湖州中学
浙江省湖州中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中之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02年,其前身为“爱山书院”,1945年迁入莲花庄校区,1981年4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学校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第二名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
吴兴高级中学,坐落于湖州西山漾风景区2009年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成立于2001年8月2002年2月。2004年4月“湖州市第十五中学”更名为“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2005年4月顺利通过省二级重点中学评估,按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设计建造的新校园将竣工并交付使用。
第三名湖州市双林中学
双林中学创建于1947年,是湖州市高中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学校于1997年12月被认定为省三级重点中学。
第四名湖州市第二中学
湖州市第二中学是湖州市境内一所由湖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是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
第五名德清县高级中学
学校是浙江省湖州市公立高中,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坐落于德清县府所在地武康街道,系省级经济开发区、莫干山国家级风景区,距杭州仅40公里,交通便利。系原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省文明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省湖州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湖州市双林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湖州市第二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德清县高级中学
湖州中学排名
根据最新发布2022年湖州市重点高中人气排行榜,浙江省湖州中学居湖州市高中人气排行榜榜首,湖州市第十五中学列第二,湖州市双林中学居第三,湖州市第二中学列第四,德清县高级中学居第五。
作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湖州中学对学生更加人性和“仁慈”,不会一味地只看学生成绩,对学生的课外专长和兴趣爱好也极其爱护。所以对高一新生而言,是最轻松和快乐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有各种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文艺演出,青春期的多彩和个性在湖州中学得到了一定的呵护。
高二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重心更加偏向学习,但是老师们不会以成绩为由来逼迫学生增加学生的压力,所以即使在高二学生们还是能“偷得半日闲”;
高三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也是整个中学中最珍贵的一年,同学们的生活只有学习,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老师比平时更加严格,但即使这样,在湖州中学也不会体会到“考试机器人”的生活状态。因为学习更重视自主。
双林小学和石室小学(华润二十四城)哪个比较好?哪个校风和教学比较好?
石室小学是近几年新建的,可能师资方面不太成熟,至于双林小学,我就是双林毕业的,老师不错,但是周围有一些中学,难免就有些超哥些,环境比较复杂。具体要读哪个学校就要考虑一些家里面的情况了。
湖州高中有哪些学校
湖州高中学校有浙江省湖州中学,湖州市双林中学,湖州市第二中学,德清县高级中学,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等。
高中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上接初中,下启大学,一般为三年制。中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均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
中国的官学教育在清末学制改革之前,基本上沿袭传统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中央的国子监相当于大学性质,地方的府州县学具有中等教育性质,而城乡的社学、义学之类则是小学教育性质。
高中的教学内容与其之前的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初级阶段(初中)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色彩。如果说小学与初中的教育的目标是授予学生在现代社会基本的生存能力,那么,高中的知识已经渗透了各个学科专业化与理论化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在认识论上,相对于小学与初中的经验倾向与主观感受,高中学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各科的基础理论后,运用这些系统的工具分析与解决相应领域稍具抽象性的问题。
浙江湖州较有名气的中学都有哪些?
在浙江湖州较有名气的中学有: 湖州市较有中学 地址 定南中学 凤凰路581号 湖州市织里镇第一中学 织里 湖州市漾西中学 陆家湾 湖州市八里店镇第二中学 紫金桥 湖州第八中学 凤凰新村 湖州市轧村中学 轧村 湖州市织里镇第二中学 晟舍 湖州市旧馆镇中学 旧馆村 湖州市双林中学 沈河坊25号 湖州市练市镇第二中学 庄家村 湖州市锦山中学 星火 湖州市环渚中学 后庄村 湖州市南埠中学 南埠村 湖州市双林镇第二中学 跳家扇村 湖州市重兆中学 环桥 湖州市洪塘中学 塘桥 湖州市花林乡中学 水口 湖州市戴山中学 戴山 湖州市石淙中学 镇西 湖州市八里店镇第一中学 鸟山
湖州有哪些高中
湖州高中学校有浙江省湖州中学,湖州市双林中学,湖州市第二中学,德清县高级中学,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等。
湖州高中学校
浙江省湖州中学
湖州市第十五中学
湖州市双林中学
湖州市第二中学
浙江省长兴中学
德清县高级中学
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
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
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中学
学校介绍
浙江省湖州中学
浙江省湖州中学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是浙江省首批重点中之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02年,其前身为“爱山书院”,1945年迁入莲花庄校区,1981年4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学校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
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4年,是省一级重点中学、省文明学校、省群体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卫生先进单位,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科研兴校百强校。悠久的办学史,使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以一流的办学业绩而享誉全省。办学理念新,以学生为本,“轻负担高质量”,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浙江湖州高中的排名,跪求。
综述:长兴中学、湖州中学、德清一中、德清武康高中、德清三中。
浙江省长兴中学(Zhejiang changxing High School)坐落于浙江北端、太湖西畔,创办于1940年,1998年被省教委认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
1940年学校老校区由潘凤韶先生于创办于煤山,时称“长兴县战时初级中学补习学校”。1956年9月学校首次招收高一新生,由原来的初级中学发展为高中,并正式命名为“浙江省长兴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浙江省长兴中学
湖州双林中学日语创新班,除了把英语改成日语,其他科目都一样的吗?
湖州双林中学日语创新班,除了把
英语改成曰语之外,分两种情况
施行教学方案:
①对于打算在国内参加高考的学生,
其它的科目都是一样的;
②对于打算直接到日本参加考试读
大学的学生,则去掉一些科目,再
加上日本要考试的内容开课。
从双林大墙门里走出去的一代名儒姚学塽
姚学塽,(1766——1826)字镜塘,浙江湖州归安人。出生地在今湖州双林镇之双林中学南,旧乌桥港南岸板桥港西姚家弄有其旧宅,保存完好。家北是墨浪河,此地明清期间多丝织为业者。姚家大概也是以此起家发达的。
姚学塽家族,其先世有明礼部郎中野庄者自桐川徙双林镇。
姚应奎:姚汝辑、姚汝邦祖父,姚学塽高祖。
姚金鼒:姚汝辑、姚汝邦父,姚学塽曾祖。
姚汝辑:姚汝邦、姚汝本兄,姚宗炫父,姚学塽祖父。
姚学塽之父是姚宗炫?这里有疑问,有资料显示,姚宗炫无后,以侄姚学塽为后,双林民国镇志里有长子姚学塽之记载,而清史稿里却有“父兄坐庭上,久侍立,足不动”之句,说明他还有兄长,非长子,这一点,须考证。
姚宗炫是幼年失双亲,依靠叔叔姚汝本长大,而又继承了姚汝邦的家业,因为姚汝邦中年失子,无后了,所以姚汝楫、姚汝本和姚汝邦都可算是姚学塽之祖父辈。
姚家祖辈皆有令德,特别是到了姚学塽祖父姚汝邦这一辈更有了门户的光大。姚汝邦十岁而孤,性情豪迈,继承祖业,往来京口、吴门做丝绢生意,精于会计,才识过人,与远商交有诚心,有大度,人皆敬服之。他本有一子,但兄子姚宗炫自幼丧父,所以归于其门下,是他把侄子一手带大的,视作己出。后来,他自己的亲儿子不幸去世,家政都委托于侄儿宗炫,宗炫实际上成了姚汝邦家业的继承者。
姚学塽童年之时,姚家已经是殷实人家,与无数的江南富豪一样,姚家在经商做实业发家之后,随着家财的富有,谋的是政治上的依靠,非常重视下一代的知识文化和道德的培养,希望他们走向士途。而姚学塽正是在这样一个有雄厚实力的商人家庭出生、培养,然后走向士途的。原生家庭对姚学塽的人生和性格及至行为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姚学塽年少时喜静不喜动,而且相当孝悌,就是一块读书的料。
读书才是他的根本,这孩子就是一块读书的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此公读书却是为了明理,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丧骨毁,感动乡里。姚学塽,纯孝子也,这种孝感天地泣鬼神。
姚学塽是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时年三十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学而优则士,他被授内阁中书,内阁中书,明清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一个七品小官,在京城里大官压城,这样一个芝麻官还真是小得可怜。
依照贯例,新来的中书要向当时大学士和坤执弟子礼,学塽耻之,遂归。
姚学塽之耿直与生俱来,不是老年才有的,初出茅庐不怕虎,而且真敢老虎头上拍苍蝇了,亏得和珅倒了,否则这姚学塽不真说不定会从此不再为用,老死乡里呢。
后四年和珅伏诛,始入都任职。
进士出身,却在乡里默忍了四年,还好,终于可以出头了,这四年他在做什么?大概就是认真研读四书五经吧,刀越磨越快了,京城的舞台,姚学塽再次上场。
十三年,1809年了。主贵州乡试。主考官,已经是栋梁级人物了。在归途中,学塽的母亲去世了,而他苦于官途,无法为母尽孝道。
自古忠孝两难全,而这却成了姚学塽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而且还用各种非常的手段来惩罚自己。
自古忠考难两全,你既是皇家的人,哪能亲躬侍禄养,一般人也就痛苦一时罢了,而这姚学塽却不放过自己,一生都放不下,同时也苦了他的妻子,永远也不得过夫倡妇随的日子了。
服阕,至京,转兵部主事,迁职方司郎中。兵部主事,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至清朝时,兼掌关禁、海禁。这个官职已经不算小了。
妻张有妇德,畜一妾请遣侍京寓,不许,乃归妾父。妾方氏,十七,曰:“妇人从一者也,吾事有主矣。”竟不嫁。(清史稿)
妇德两字有多难,从张氏的身上可知矣。夫君在京为官,妻子自当随夫享受荣华富贵,然而她的丈夫却不愿带夫人进京,亲戚朋友怎么看,街坊邻居怎么想,做女人难啊,张氏的妇德就是守望,就是要心静如水,无怨无恨。仅仅如此还不够,她还必须要有所行动。你不带我进京,也许是嫌我丑老吧,那么我为你买一个年轻漂亮的,这你总满意了吧?男人哪有不需要女色的啊,再说夫君一人在京城也需要有人照顾啊。
于是张氏自作主张,买得本地一小女子,准备了一些物品打包送她上京城。
张氏是心怀酸楚的,但她是善良贤慧的,她真心地希望丈夫能从她的行为中明白她的一片苦心。
但是,她错了。她的丈夫并不领她的情,他退回了这个女子,而且还修书一封,欲把此女子退回其父母家中。可是,这小女子又不干了,女人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我既然走进你姚家,那么,我生是你姚家人,死也为你姚家鬼,你不要我侍候你,那我就侍候你家人吧,从此这女子便成为姚家人之一,终生不嫁。
姚学塽是一个刚正、耿直、清廉的好官,他同时又是一个儒家思想体系内的学者,大儒,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到了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地步,是一位真正的格物致志者。
清朝的京官,工资收入仅仅是一个表象,大都靠灰色收入。魏源在他的《归安姚先生传》里有明确的说明:“故事,部员于其乡人之有事到部者,许同乡官具保结,谷有例规,谓之印结费。又,外任官至京,于其同乡同年丗好之官京师者,各留金为别”。
清朝的官员靠举荐制,如姚学塽这样一位品学双全的二品官,他靠底下人的孝敬完全可以快速至富,这根本不算什么事的,但姚学塽是完全放弃了这种灰色收入,他根本不想要。并不是他没有举荐,双林藉的徐有壬、郑祖琛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林则徐、魏源等都是他的学生,是他自己立下了规矩,不收任何下属和地方官的孝敬银两。如其门下士人伍长华,官湖北省布政使,至京,以五百金献给老师,但姚坚决不受。
或有有人推辞不得,强行留金而去,但还是不肯收的,登记捐赠会馆。
一个京官仅靠死工资,又要养家糊口,自己的生活可想而知了,姚学塽在京城的日子过得相当寒碜,难于想象的。
寓居京城三十年,一个堂堂的从二品官员,怎么说也是个高官吧,有车有房那是最起吗的吧。但这个姚学塽硬是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魏源之《归安姚先生传》里这样记载的:“(姚学塽)官京师数十年,未尝有宅,皆僦居僧寺中。纸窗布幕,破屋风号,霜华盈席,危坐不动。暇则向邻寺寻花看竹。僧言,虽彼寺中持戒律苦行僧,不是过也。”
可见姚学塽此人品性超然,不是一般之人所能学得的。
居丧时有毡帽一,布羔裘一,终身服之,蓝褛不改,盖所谓终身之丧者。(清史稿)
忠孝礼义,这是一个儒士的根本,而能做到姚学塽这样极致的是非常少的,他在用自己的一生的言行来躬身实践孝道,这是令人动容和尊敬的。
初彭龄掌兵部,请学塽至堂上,躬起肃揖之,学塽亦不往谢。(清史稿)
这样的做官为人方式,在今天大概是要永远原地踏步,或者还要随时被降职的,但是姚学塽就是这样做了,顶头上司向他行拜礼,他几乎无动于衷,不还礼,不答谢,这似乎是超出了常规的,但是他却是有这种资格的,大概他的上司也早己知道了他的为人和脾性,对这位人品高洁的老学究,除了尊重,还能有什么企求呢?
大学士百龄兼管兵部,屡询司员姚某何在,欲学塽诣其宅一见之,终不往也。(清史稿)
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的话,可能要直接走人了,但发生在姚学塽的身上则一点也不奇怪,而且还拿他没办法的,因为在整个京城里,谁不知道他是一个迂夫子呢,随他去吧。
姚文田是他的同僚,且是同乡,六十岁生辰,送几坛好酒给他,那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吧,但这姚学塽却是从来不收礼物的,那怕是小礼也不收,这使姚文田好尴尬,好说好劝,还得以将来还礼为诺言才勉强收之,可见姚学塽之清廉到了何等的程度。
姚学塽首先是一个学而优者,他留给世间的名声是他的学者风范,凛然正气。
学塽之学,由狷入中行。以敬存诚,从严毅清苦中发为光风霁月。闇然不求人知,未尝向人讲学。(清史稿)
才高八斗,却又是极其低调,不求闻达,这是何等的修养啊,姚学塽之人品性情,不是一般人所能学得的。
关于姚学塽的学识,魏源在《归安姚先生传》中评价他为“自制义以来,一人而已”,并说:“(姚学塽)文章尤工制义,规矩先民,高古渊粹,而语皆心得,使人感发兴起。”写作八股文,能令人“感发兴起”,这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八股文以死板枯燥而闻名,能以八股文感人,这是怎样的感染力呢,这里有一个龚自珍焚文稿的故事,足于说明姚学塽先生在当时的文坛上的地位。
龚自珍是一位思想前卫的年轻学者,书读得好,文章又写得漂亮,但是,在那个时代,他的才学却得不到赏识。科场四战四败,忽然想起了请教姚先生了,他抱着二千篇八股文,去向八股文第一高手,父亲的老朋友姚学塽求教。姚大师读了他的文章后说,“我文着墨不着笔,汝文笔墨兼用”。着墨是阐发经义,着笔是议论时政,八股文写作之大忌。龚自珍遭遇当头棒喝,决定痛改前“非”,含泪把二千篇文章全烧了。
而事实上,姚学塽是一语中的,意思就是说:“你改改性情吧,否则会误了前程”,而龚自珍也自然听明白了,他烧文稿之举也是痛下决心,毕竟谋前程要紧。
从镇志和史稿上是不足于认知姚学塽先生的,而从魏源之归安姚先生传中我们可以更深地理解姚学塽的,他只是严格地压束自己,过度地惩戒自己,而事实上,姚先生还是一个言语幽默,左右逢源的人。他平时非常节俭朴素,但是时逢春秋祭祀,则准备得相当丰盛,待祭拜过后,便招呼诗朋酒侣,大家在一起喝酒,姚先生酒量极好,而且酒后不糊涂,酒令不差,妙语不断,性情毕露。
同时我们也可从姚先生之诗文中去认识他,他的诗里充满了家国情怀,并不见得有迂腐和不合时宜,所以,对姚学塽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只从史稿中去认识他,评价他,而应该从其同事学生的文章中去理解他,更应该去读他的诗文,从诗文中去研究他。
我相信从双林墙门堂里走出去的士人,他不只是一个苦行僧式的人物,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
姚学塽一生清贫,身后无财物,仅留得一些诗文,由其学生编入《姚兵部文集》和《竹素斋诗集》两部,尚存于世。姚学塽被清史稿编入《儒林传》,名垂青史。
姚学塽是我们双林的先贤,作为后人应该为他做点什么吧,先生在双林板桥港西尚有旧宅一座,经一百多年的风侵雨蚀,垂垂老矣,但依然挺立,希望能为他修修,同时姚先生的文集能否请回乡里影印若干,让后人能从诗文中品味这位乡贤的思想情怀,更敬重这位贤者。
我一介布衣,无力矣,仅以文字记之,以作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