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升高中新政策实行“两考合一”。
从去年开始教育制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国家为了让学生真正有效的做到“减压”,出台了一系列的“双减”政策,后来又出台了“课后延时服务”,这些政策都是为了我国现阶段的学生考虑,也是为了学生能够顺利的开展学习任务,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
现在的中考会实行分流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采取分流的比例是5:5,也就是说参加中考的考生将会有一半的学生会分流到职高,而这也意味着中考的考试难度会加大。
成绩的呈现
语文、数学、英语(含口语和听力)科目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或科目组合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其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科目作为第一组合,总分400分;地理、生物科目作为第二组合,总分160分。
两个组合均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等级划分标准为:以莱西市为单位,将参加考试学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根据参加考试学生人数划分占比确定等级,A等占15%、B等占30%、C等占30%、D等占25%。
艺术(音乐和美术)、实验操作(物理或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科目成绩划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艺术(音乐和美术)和信息技术均以总分的60%作为合格标准。
实验操作(物理或化学、生物)科目以生物实验操作和物理或化学实验操作均合格为合格标准。
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划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法律分析: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高)设3个志愿, 每个志愿设AB两个平行志愿,总共可填报6所学校。即第一志愿设1A、1B两个平行志愿,第二志愿设2A、2B两个平行志愿,第三志愿设3A、3B两个平行志愿。报考普通高中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考生,必须参加专业测试,专业测试符合报名条件后方可填报该校志愿。定向生、特长生、民族班(校)不另设志愿,与统招生志愿同一个代码,但必须填报第一志愿1A才有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 国家制定学前教育标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第十九条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二十条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初中升高中也是学生们的一个关键时期,本文给大家整理了初中升入高中选择学校的方法,供参考。
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在选择高中的适合一定要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多超级中学的重本率达到80%,意味着在这里你只要跟着老师走,上一所不错的211是完全没问题的。稍微努力一点,一个重点的985就不是太难。而很多普通中学,经常会出现全校没有一个人可以考上本科一类大学。这的确有生源质量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成果与一批优秀的教师是分不开的。
注重学校的学习氛围初中选择高中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校的学习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好的环境里,孩子也可以受到好的熏陶,即使孩子可能不是特别优秀,若选择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学校中,则可能会变得更优秀。所以学习氛围真的很重要。
关注距离和交通不建议孩子去太远的学校,因为孩子正处在形成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需要与家长经常交流。如果距离太远,孩子长期住在学校,孩子一些思想上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个别寄宿制学校往往住宿教师较少,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距离相对远一点,如果学校对老师的管理或老师住校的比较多,也是可以更多考虑的,毕竟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陪伴、管理孩子,这点相对比较重要。
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因素最了解孩子的无非是父母,在选择高中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孩子自身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果孩子从小比较独立,有主见,学习很主动,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可以为孩子选择相对自由的学校。但是大部分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学习比较被动,主要靠老师的督促,那么应该尽量为孩子选择管理严格、学风优良的学校。
初中考试有5大科目,中考升学总分满分为695分。
初中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其中物理初二开始学、化学初三开始学。
初一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初二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初三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信息技术。
考五大学科考试成绩,包括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40分、物理和化学160分,合计60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10分。中考升学总分满分为695分。
中考的注意事项:
学前预习意味着在初中生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学习成绩好的初中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初中升高中要看当地的分数线划分,每个地区和每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就看当地的分数线最低是多少。这样就知道你应该上那个高中了。
而且重点高中也有多类。重点高中分省一级、二级、三级。我们市的中考满分也是570分,要上省一级重点高中估计在510分以上。省三级的话,大概在440分左右。我是一个教师,我建议这不是你目前考虑的问题。现在应督促孩子多努力。
要考到600以上就有好高中。当然每年的分数线都不同。高中和大学一样,有几个类型的高中。有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还有职高。至于你能考上什么高中取决于你们当地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一般情况都能上高中。国家鼓励提高国民素质,所以别担心,高中一定会有读,就看你能考到什么类型的高中。
建议
1.中考前应适当的紧张,考前一般会有几天的假,好好利用那几天放松,但别玩电脑和其他会集中精神的东西。玩电脑会使人的记忆集中一部分在那游戏上,在考试时会走一下神,以致思维的断节,很有可能会拖了几分钟答题的时间,以致不够时间。
2.请准备好“心情”面对人生第一次大考,每个同学的心情难免紧张。历年中考,都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因心情紧张而发挥不佳;另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因沉着应试而考出了好成绩。调整好考试心理,是同学们应该做的第一个准备。调整考试心态,一要忌“浮”。
是的。
中考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中考高中,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高中,中考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岔路口,好的起点会带来好的资源。考得好,你能升入重点高中,考得不好,你可能只能读普通高中甚至有可能读中职。
可以提前给自己做一个升学规划,有很多的升学方案可以帮助你考上理想的学校,早帮自己规划,升学时的选择才会更多。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针对于初中升高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准高中生提出以下建议: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初升高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关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孩子初中成绩好,高中也一定会好
这是很多家长以及孩子本人都可能会掉入的一个陷阱——初中成绩与高中成绩挂钩。
通常情况下,从初中到高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初中学习整体呈现的趋势为:所学知识少、内容相对简单、教师会重复教学、监督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孩子们能够稍微花一点心思在学习上,就能学好,加上有老师在一旁督促,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还不错的成绩。
而高中学习整体呈现的趋势为:所学知识多、内容复杂晦涩难懂、需要独立学习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要考验孩子大脑逻辑思维的能力,加上高中老师也不会像初中老师那样逼着孩子去学习,更多的是靠自觉性。
所以,有些孩子如果不是天赋型或者努力型选手,即使初中成绩好,高中也未必就好,在这个跨度上,更多地要考验孩子与家长的心态,如果孩子因为落差太大而倍受打击,家长也经常在旁边埋怨他们不努力,可能会使其一蹶不振,对将来的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孩子中考成绩好,暑假可以放松一下
这一点是承接第一点而言,现在各地的中考成绩已经陆续出来,对于那些发挥得比较优秀的孩子,父母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但是也别因此而荒废了学习,这很可能会影响到你高中的成绩,进而无缘重点大学。
因为在初中升高中衔接的这个暑假是特别重要的,聪明的父母和孩子懂得利用这个假期,提前了解一下高中与初中学习知识和方法上面有哪些差异,而且可以选择在家把初中时所学的基本知识给巩固一下,不要刚从初中毕业就把知识全部还给了老师。
高中与初中之间,虽然说知识难度框架的跨度比较大,可很多高中所学的知识也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知识之上再延伸所来,只有把初中的基础知识学透了,高中才不用那么吃力。
对于那些喜欢学习,而且家中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去参加一些辅导班,虽然会让我们失去很多暑假的悠闲时光,但这对高中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