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排名第一位。
呼伦贝尔学院(Hulunbuir University)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肇始于1958年成立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
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海拉尔农牧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获批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设有23个学院、20个党政管理机构、3个教辅部门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现有本科专业57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
呼伦贝尔学院属于二本大学。呼伦贝尔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始建于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59年与暂设在扎兰屯师范学校的“师专班”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下马,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
1992年,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决定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4所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大学。
扩展资料:截至2020年1月,学校拥有2个校区,占地101.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9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8.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109.21万册、电子图书140.70万册、数据库1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024.17万元。
学校在校生13617人,其中本科生12080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18人、专科生1045人、留学生59人、成人教育学生195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16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外聘教师67人;设有23个学院、16个党政机构、3个教辅机构,开办54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
学校秉承“明德致和、笃学尚行”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的办学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开展内涵建设,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有优势、国内有影响、国际有一定声誉,地区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xuefen.net呼伦贝尔学院地址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学府路83号,该校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二、呼伦贝尔学院介绍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
学校占地101.6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10 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体育场馆、数字化校园网等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109余万册、电子图书40.7 万种、数据库 14 个。
学校设有 23 个学院、20个党政管理机构、4个教辅部门,开设本科专业 55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部分专业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现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7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汇编语言、市场营销等2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计算机、企业运营模拟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俄语专业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和采矿工程专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3000余人,教职工1157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1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64人;教师队伍中,全国师德标兵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3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厅青年科技英才5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二层人选1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6人、教坛新秀6人、教学团队6个,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5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5项。
学校是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和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综合类改革项目单位,积极推进校际、校地、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呼伦贝尔学院·扎煤公司矿业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呼伦贝尔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共建“呼伦贝尔学院·中软国际软件学院”、与呼伦贝尔旅游集团共建“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旅游集团酒店管理学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共建“呼伦贝尔学院·农牧学院”。在多家企事业单位建有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共建,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有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蒙古分站、内蒙古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研究基地呼伦贝尔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和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等20个研究机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实验室和矿山压力实验室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转型创新发展实践与研究团队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蒙古秘史》国际研究基地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新平台培育项目,我校参与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国际拥有较高学术影响力。蒙汉文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是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是教育部批准的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院校、赴俄留学培训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联合设立俄罗斯语言等级测试中心,与俄罗斯、蒙古国、西班牙、美国等国(境)外2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本硕学生的联合培养、学生互换互派以及学术、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
学校秉承“明德致和、笃学尚行”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蒙古东北部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文化创新基地,建设地区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只有1个校区,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学府路83号,该校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二、呼伦贝尔学院简介呼伦贝尔学院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前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成立的四所专科学校,1992年四校合并,之后又有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并入,2003年教育部批准呼伦贝尔学院晋升为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多元,馆藏图书10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00万元。
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2714人,其中:本科生11473人,专科生1241人,成人本专科生5180人,短期继续教育、安全培训等7000多人,折合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学校教职工总数1133人,专任教师66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152人,副高级职称286人 。
学校设有51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文、理、工、管、法、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设有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7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级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培育项目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个。
学校充分利用毗邻俄蒙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互派留学生,举行学术、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院校之一。2010年7月,学校与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全国五个对俄留学培训基地之一。2012—2015年,学校在全区涉外院校及涉外培训机构信誉等级评定中被自治区评为“一级涉外院校”。
学校自成立以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余万人,毕业生遍布区内外,许多毕业生已发展成为各条战线骨干力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015年学校启动了转型发展工作,调整了办学定位,现已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确立了“服务地方、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战略目标。学校根据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需求,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积极探索以应用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按照“能力本位、行业需求”原则,构建“通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制度;三是以“学分制”为龙头,推进探索“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国际合作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拓展”、“3+1”等多样化培养模式,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四是搭建“平台+模块”的应用性课程体系。学校通过专业和实习基地共建、合作开发课程、岗位培训和互聘教师、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等形式,改革了传统的培养模式,使教学、学习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相一致,产学研协调统一,培养地方用得上、留得住、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在科研服务方面,学校立足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2015年学校“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在草原生态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学校发挥学科、人才、科技优势,积极融入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建设,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参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与呼伦贝尔市旗市区的合作商谈,推进校地合作,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2015年学校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项目办签订合作协议,围绕北方民族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学校服务社会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相互融合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长年承担内蒙古东部区域所有煤矿的矿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任务,年培训3000余人次。作为呼伦贝尔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师资培训基地,2011—2015年,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专业教师23004人次。学校还承担了 “国培计划”、“阳光工程”、“银河培训工程”、“雨露计划”、“五大员岗位”、“五大员继续教育”、“交通业继续教育”、“嘎查达(村长)班”、“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和驾驶员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21145人次。
学校全称:呼伦贝尔学院
考研报考时必须要了解的,呼伦贝尔学院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819。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
呼伦贝尔学院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前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成立的四所专科学校,1992年四校合并,之后又有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并入,2003年教育部批准呼伦贝尔学院晋升为本科院校。
还不错。
学校始建于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59年与暂设在扎兰屯师范学校的“师专班”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下马,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决定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4所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大学。
1997年,原国家教委批准4校合并组建专科层次的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同年;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并入。
师资力量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1216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外聘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2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28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551人。
教师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教坛新秀5人、教学团队6个,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1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对于专科生毕业要求是完成课程要求的学分就可以。
英语3级是那些函授生想拿学位的人必须要过的,计算机二级也不是必须要过,但你可以把这些证书都考下来。
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
学校占地101.6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10 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体育场馆、数字化校园网等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109余万册、电子图书40.7 万种、数据库14 个。
学校设有 23 个学院、20个党政管理机构、4个教辅部门,开设本科专业 55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部分专业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3000余人,教职工1157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1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64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