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才缺口超500万!民革中央:降低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落户门槛
过去一年,“元宇宙”热潮席卷全球,脸书(现称meta)、微软、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随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人工智能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基石,成为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术研发、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针对产业发展和人工智能教育,今年全国人大和民革中央将提交两份提案,建议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扩散,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细则,形成高校、院所、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一个
产业发展:建立人工智能公共专利池
提案指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智能芯片的计算能力供给,以及云分布式计算系统、科学计算数学工具、应用算法开发工具、人机视觉交互等软硬件系统的生态健康发展。但目前中国在上述方面,以及在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仍然严重依赖国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超前的研发布局。
同时,我国在大数据智能处理、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智能计算芯片和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滞后,阻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发展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此,民革中央提出,在国家、省部级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面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大项目,引导接纳国际成熟的开源社区和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技术团队;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建设基于中文的开源社区,聚集国内软硬件资源和开源人才。此外,要建立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芯片和计算软件的产学研创新认证体系。
民革中央还提出,加快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细则。建议由国家标准委牵头成立“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协会”,吸收国内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编制实施指南、实施方案、分类人工智能技术主题和条目。
除了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也非常重要。民革中央建议,建立人工智能公共专利池,促进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利用和扩散,形成国家和地方紧密联系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序发展联动体系。
此外,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和评估的具体实施细则,围绕人工智能设计的产业化问题、产品和系统的复杂性、风险性、不确定性、可解释性和潜在经济影响,制定系统的测试方法和指标体系,建设跨领域人工智能测试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安全认证。
2
人才培养:成立人工智能大学联盟
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掀起了全民“科幻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手绘电影相关科学知识图片,登上微博热搜,获得“中国十大科学传播者”称号,体现了科研人员在科普方面的潜力。
基于此,民革中央建议,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建设人工智能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将科普工作业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和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标准。
人工智能科普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教育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民革中央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建设,形成高校、院所、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具体而言,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预测和流动情况跟踪机制,根据动态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调整培养方向,预测企业和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中长期需求;由政府牵头,组织科技、教育等部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资源,共同构建“政策引导+人才培养+课程整合+活动创新”的多层次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框架。
此外,民革中央也注意到了共享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提案建议在大学层面开放合作教育,打破大学界限,设立联合培养专业,成立人工智能大学联盟;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复合型专业新的培养模式。在地方层面,组建地方人工智能专家库,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企业结合地方需求,实施“定制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提案还从人才引进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建议: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动态需求纳入科技人才“带土移植”专项行动等地方人才引进计划,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便利。
采写:实习生季南都记者姜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负责编辑: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