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设置化学、科学教育、生物技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用菌科学与工程、园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共10个专业,在校生1678人。
重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我院共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和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完成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多项;现有2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致力于培养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立足于楚雄,培养适应高原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绿色产业、食品加工工业、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乡村振兴等服务本地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教风学风浓郁,育人效果显著,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线53人,录取43人,2022年上线人数64人,录取工作还在进行中;三年来,获得全国性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大赛等奖励60余项。
人文地理与城乡专业(专业代码:070503)
非师范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城乡规划事业,具备良好科学素质,掌握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城乡规划设计院所、测绘部门等从事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资源调查、测绘、3S 技术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本专业有城市地理学、规划 CAD、城市规划原理、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学、城市设计、计量地理学等 8 门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见习、专业调查、专业综合实习、计算机制图技能训练与拓展、专业区域综合实习、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师资水平】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6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1人具有中级经济师和土地估价师证。教师队伍涵盖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3个学科。外聘教师4人,来自于校企合作单位,主要负责实习、实践指导。
【职业能力】通过专业各环节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可获得开展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资源调查、测绘、3S技术应用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具备报考土地估价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等资格证书的能力。
【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是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城乡规划设计院所、测绘部门等行业部门从事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资源调查、测绘、3S 技术应用等工作。
【办学特色】本业办学经验丰富,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就业面向广”的优势和特色。
【荣誉称号】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先后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省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多项。
【就业情况】本专业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分别为100%、98.94%、92.63%。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