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每个学校都可以填报六个专业,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填报一至六个专业。每个专业的优先级是根据填报顺序依次降级的,所以在分数满足的前提下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专业填报在前面,同时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
1、登录:首次登录考生凭报名号和初始密码(即登录高考报名系统密码)进入系统,并根据提示补充个人信息、修改初始密码、设置密保问题及答案。非首次登录:在志愿填报系统首页填写报名号和修改后的登录密码进入系统。
2、填写:进入填报页面。选择对应批次、填写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选择是否服从院校调剂。其中填报艺本二批和高职高专提前批艺术类的考生须先选择对应的科类,再填写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选择是否服从院校调剂。
3、保存:考生填写志愿信息后,须点击“提交保存”确认志愿生效。“提交保存”在页面顶端和尾端均有显示,点击其中任意一个均可。特别提醒考生:未先点击“提交保存”进行保存操作而直接进行锁定志愿操作的,将无法保存当次所修改或填报的志愿信息。
4、核对:考生保存志愿信息后,可点击“浏览考生志愿”仔细核对志愿信息。在进行锁定考生志愿操作前,考生可在填报时间内反复修改志愿。
5、锁定:考生在确定自己的志愿信息后(建议先退出志愿填报系统,重新登录再次核对志愿信息),可点击“锁定考生志愿”并输入密保问题答案,对当轮次所能填报的所有批次的志愿进行一次性确认,以杜绝他人篡改的可能性。
锁定前系统会统计当轮次所填报的所有批次的志愿数,供考生再次核对,志愿一经“锁定”,考生本人及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均不能再修改。考生如逾期不进行“锁定”,其志愿信息以网上志愿填报工作截止时保存的信息为准。
6、退出:点击“退出当前系统”并关闭所有填报志愿期间打开的窗口,以免他人进行不利于考生本人的修改和信息收集。
有顺序志愿,也有平行志愿,每个省份不同,报考时应以单招志愿设置为准。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志愿只能报一所院校。考生在志愿投档时,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的录取原则、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也就是说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队。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是指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平行院校,投档时根据高分录取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一考生投档时,根据每个考生所投档的院校,投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
普通本科批次一般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和1个服从调剂专业志愿。专科批次志愿设置各省不同,有的设置6个专业,有的设置1个专业,具体应以当地招生工作规定为准。
1、高考填报志愿时,每个院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1-6个专业填报。
2、你可以填报满6个专业,也可以只填报1-5个专业,但填报的专业越多,录取机会越大。不过不要勉强将6个专业都填满,不想去的专业不要填报。
六个专业优先级依次降低。各个专业都有最低录取分数,只要你的分数够了,就可以被录取。建议把你最想去的专业填在最前面。
高考志愿一般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写。填写专业时要思考清楚填写哪几个专业,根据意向依次填写报考专业。填写完专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填写是否服从调剂。扩展资料
志愿填多少不重要,录取才重要:
或许大家一直把目光过多的聚焦在了高考能报多少个志愿上,这其实是偏离了正轨,如果没有被录取,填再多的志愿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第一个志愿就被录取了,其他填报的志愿岂不又是多余了?
因此,大家要把关键的几个志愿填好,为什么如此说?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其他志愿很可能录取的机会就小很多,因为学校是按照第一志愿先投档录取,没有了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
高考志愿虽然可以填报好多个,但第一个一定不要超过自己的分数太多,最好是接近的,这样录取的概率会大一些。否则可能会滑到下一批次录取,那岂不是更亏了。
一个大学最多可以填六个专业志愿。
普通类考生可以在提前及本科各批次中分别填报A、B、C、D、E、F、G、H8个平行院校志愿,在专科各批次中分别填报A、B、C、D、E5个平行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另外,每个院校志愿下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志愿填报方法:五看三考虑
1、一看
看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毕业生被录取情况;
2、二看
看学习水平、身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
3、三看
看目标高校近几年的录取信息;
4、四看
院校性质,是否为211、985院校。很多企业招聘时都会优先考虑211、985院校的学生;
5、五看
院校历史,历史反映了一个院校的成立与发展,尤其是重点院校,其成立与发展都是有一定历史缘由的;
6、一考虑
要考虑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
7、二考虑
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
8、三考虑
考虑“服从专业调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平行志愿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