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分别是想象之前(第一自然段)、想象中(第2~9自然段)、想象后(第10~12自然段)的顺序。《宇宙的另一边》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
《宇宙的另一边》课文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我”趴在窗台上看星空时想象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第二部分(6自然段):写“我”早上上学时想象宇宙另一边的自己会往哪个方向走;
第三部分(7-11自然段):写“我”上课时想象宇宙另一边的课程和课程内容,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然后“我”把想象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告诉了同学们;
第四部分(12自然段):写下课后同学们对宇宙的秘密产生了好奇,“我”决定晚上再次去拜访宇宙另一边的“我”。
课文中的“我”先是晚上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展开奇妙的想象,进入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世界;接着在课堂上想象宇宙另一边的神奇课堂;而后语文老师把“我”从“宇宙的另一边”拉回来,“我”又给大家讲述了宇宙另一边的习作妙闻,天马行空的想象、独特的体验,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感染力。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是时空织布发生的扭曲。引力波以光速前行,但它们非常微弱,科学家认为只可能在某些巨大的宇宙事件,例如黑洞合并时,才可能检测到它们的存在。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项目(LIGO和LISA)是用来监测和捕捉这种引力波的两个探测器。图:两个环绕黑洞产生的引力波的3D可视化
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星系;
第三部分介绍恒星;
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
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