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全国排名数据如下: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6位,在满分100分的机制下获得综合67.69分,被校友会评为7星级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根据2022校友会陕西省大学排名可知,西北工业大学在陕西省内排名第二。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
学校创新人才引育,师资力量雄厚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设立人才特区,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支撑高端人才发展;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
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汇聚了一支由700余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包括两院院士(含外聘)37人、长江学者3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团队28个,国家级青年人才99人,设有21个博士后流动站。
以上内容参考:
西北工业大学-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世界排名如下:
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541名。
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531名。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银孝"西工大",位于陕西省会西安,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锋逗稿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指笑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2022高考填报志愿时,西北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几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然而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大学排名榜单,以下是软科、校友会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西北工业大学最新排名情况,由于各机构排名指标不一样,排名位次仅供选择学校时大致参考,不要仅此认为该学校排名就是多少名。
1、历年西北工业大学排名【软科版】
序号 学校名称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全国排名
1 西北工业大学 软科 2022 24
2 西北工业大学 软科 2021 25
3 西北工业大学 软科 2020 28
4 西北工业大学 软科 2019 30
5 西北工业大学 软科 2018 29
6 西北工业大学 软科 2017 30
2、历年西北工业大学排名【校友会版】
序号 学校名称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全国排名
1 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会 2022 26
2 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会 2021 25
3 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会 2020 24
4 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会 2019 27
5 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会 2018 30
6 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会 2017 32
7 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会 2016 35
qs亚洲排名:131名(2020年QS亚洲大学排名); 全国综合排名:24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相关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创建于1938年,坐落于陕西西安,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该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2项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成员。
西北工业大学学脉可追溯自1938年由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联合组建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1981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比较牛。
校友会排名:
1、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14)
2、西北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25)
3、合肥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53)
4、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66)
5、浙江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76)
6、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77)
7、齐鲁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95)
8、天津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105)
9、河北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126)
10、广东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1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中国工业类大学中,哈工大毫无悬念地成为“一哥”,全国排名第14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早在1954年就已经进入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哈工大有国家一级学科9个、国家二级学科6个, A类学科17个,工科A类学科数量排名全国第二。目前,哈工大是211大学、985大学、双一流大学、C9大学。在最新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的学科优秀率排名全国第六、A类学科数量排名全国第八。虽然哈工大的区位优势不明显,但是,学科实力的强大,仍然使得哈工大每年都吸引力众多的考生报名。
西北工业大学
相比之下,排名工业类大学第二名的西工大,全国排名仅为第25名,与哈工大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的工业类大学中,西北工业大学同样有独特的优势。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多学科大学。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工业大学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早在上世纪60年代,西北工业大学就已经是全国重点大学,在“七五”时期,西北工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建设的15所重点大学之一。作为211大学、985大学、双一流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有65个本科专业,17个专业学院,西工大的“三航”、“3M”、“3C”学科视力都非常强,值得考生选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
百度百科—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大学排名最新排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部分学校介绍: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0年,创办名称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时期,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2、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3、合肥工业大学
学校创建于1945年,几易校名,1958年正式定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历经与安徽工学院、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合并重组,先后隶属高教部、机械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部管辖。
4、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
5、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度百科-西北工业大学;百度百科-合肥工业大学;百度百科-北京工业大学;百度百科-浙江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九。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学院。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较早在全国高校中开设的专业之一。
学院历史上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机载计算机、第一台微程序控制的小型通用计算机、第一块航空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第一个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西北地区唯一的计算机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分别位于A-和B+。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3%。
学院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建成6个国家级平台和1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智能计算架构及系统芯片、人机物融合智能计算、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系统测控仿真与信息存储、复杂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与智能决策等特色与优势学科方向。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编著出版我国第一部《人工智能导论》和《数字图像处理》教材。建成3个省级教学团队,以及《操作系统》等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30余人。其中包括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特聘专家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W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专家3人。
六十年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坚持以科学技术前沿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引领型”计算机人才和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科为目标,致力于将本学科打造成为计算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创新科研基地,支持国防建设及“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