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由教育部公布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
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注意事项
通俗点讲,以工商管理举例,学科排名为A+的专业都可称为国内顶尖(如中国人民大学);学科排名为A的专业也可以称为国内一流(如南开大学);A+和A的学科考研难度都很大,如果以这些学校为目标,对考生的考验是非常大的。
学科排名A-和B+的专业在国内也已经是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试的难度也是不小。
截止到2022年4月,目前官方并没有公布正式的评选结果。
2022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还没有出炉,但预估会在2022年上半年发布。
在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标志着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正式启动,符合条件的大学可以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提报想要参加评估的学科,相关部门随后会经过反馈复核、专家评价等流程对学科进行评估,并最终发布结果。
以下是第一轮学科评估到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时间介绍:
第一轮学科评估:2002年开始,2004年公布。
第二轮学科评估:2006年开始,2009年公布。
第三轮学科评估:2012年开始,2013年公布。
第四轮学科评估:2016年开始,2017年公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
以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为例,该大学的部分评估结果是如理学类的物理学专业的评估结果是B、化学专业的评估结果是B+、生物学专业评估结果是C、统计学专业评估结果是B-。
工学类的机械工程专业评估结果是C、光学工程评估结果是B+、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评估结果是B+、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评估结果是C-、信息与通信工程的评估结果是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评估结果是B等。
扩展资料:
一、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等级说明:
1、第四轮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公布。
2、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排位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二、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往届信息:
1、学科评估平均四年开展一次。第一轮评估于2002-2004年分3次进行(每次评估部分学科),共有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参评。
2、第二轮评估于2006-2008年分2次进行,共有331个单位的2369个学科参评。
3、第三轮评估于2012年进行,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参评。
4、第四轮评估于2016年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概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评估结果(苏州大学)
2020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没有公布。
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微信公众号今日(2020年11月10日)上午消息,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参照往年的评估时间大约需要1年,所以苹2020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会在2022年左右公布。
扩展资料
第五轮学科评估包括6大主要举措:
一、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如加强在学质量与毕业质量相结合的学生质量评价:在学质量突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代表性成果,注重学生参与度和贡献度;毕业质量坚持整体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注重用人单位评价。
二、坚决破除“五唯”顽疾,如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进行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评价学术论文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规定代表作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
三、改革教师队伍评价,包括加强教师以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的评价,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和指导研究生情况作为重要观测点。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关注教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和授课情况,抑制人才无序流动。
四、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如强化质量,淡化数量,不设置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专利数等指标,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
五、提升数据可靠性和评价科学性,包括适度扩大评议专家规模,制定专家评价指南,优化调查问卷设计,充分运用“融合评价”,建立专家“元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专家评价和问卷调查的科学性。
六、多元呈现评估结果,包括优化结果分档方法,多元呈现评估结果,分类发布总体结果与提供单项评估结果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重磅!教育部将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第五轮学科评估正式启动:评估时间区间敲定
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评估结果具体指的就是每个高校对应的一个评估结果里面是达到A+,A-或者是B+等等这样子的一个水平。
然后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里面的话,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是有达到最高级别这样子的一个评估结果的,并且是对应在哲学这样子的一个专业。
然后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或者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等这些专业的不同的话,不同的学校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排名。
并且在评估结果里面都会有不一样的一些排序,而且各个学校的强项的学科都是不同的,所以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评估结果指的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意思。
在这样子的评估结果里面某个高校的专业如果可以在这个排行榜里面有个比较好的排名的话对自己学校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学科评估方法
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轮学科评估,清华大学共有54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有37个。其中21个学科获得A+评价、8个学科获得A评价,8个学科获得A-评价。
纵观我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工学学科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共有20个学科获得A类评价,其中14个学科获评A+,在工科领域继续领跑全国高校。特别是建筑、能源、信息、材料、环境等传统优势工科态势良好,其中建筑学院3个一级学科均获得A+评价。
理学学科中,化学和生物学获评A+、数学和物理学获评A,数理化生四大理学基础性学科较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了明显提升,生态学、统计学等新建学科发展势头良好,理学学科整体水平跻身国内高校领先前列。
人文社科管理及艺术类学科,我校13个学科获得A类评价,其中5个学科获评A+,较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了长足的进步。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3个学科参评、全部获评A+,管理类学科水平居全国高校首位。
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两个学科获评A+,法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等学科跻身A类学科。
一、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官网是:
百度搜索“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就是官网
最新的一轮学科评估结果是: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48所,本次参评38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4所。
二、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截至2022年7月12日,第五轮学科评估排名还未公布,官网名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俗称“学位网”。
2020年11月,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但截至目前,评估还未完成。
学科评估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
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学科评估结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成效,出版教材质量、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科研育人成效、学生国际交流情况,在校生代表性成果、学位论文质量以及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用人单位评价。
二是师资队伍与资源建设,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以及支持平台和重大仪器情况。
三是学科研究方面,包括科研成功(与转化),科研项目与奖励,艺术实践成果,艺术、设计实践项目与获奖情况等。
四是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包含了社会服务奉献,国内声誉调查情况以及国际声誉调查情况。
学科评估的目的:
一是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的精神,服务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大局。
二是服务高校,通过对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的评价,帮助高校了解学科现状、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三是服务社会,提供客观的学科水平信息,为学生选报学校、学科和社会人才流动提供参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