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掉头东》是周恩来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及翻译《大江歌罢掉头东》
近现代: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注释
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
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周恩来简介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作者是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是周恩来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罢掉头东近现代: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创作背景
1917年,仅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撰写了《大江歌》。1919年9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浩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作者介绍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大江歌罢掉头东出自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周恩来选集》
作者:周恩来
朝代:当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白话译文:
唱罢豪放雄壮的歌曲毅然掉转身躯向东而去,这是为了精心研究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面壁钻研十年希望能像破壁而飞的巨龙那样,即使理想难以实现投海而死也不失为英雄。
1917年9月,青年周恩来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与几个好友告别,写下这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言绝句。
扩展资料:
《周恩来选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著作,下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著作。周恩来同志写过大量的文章、文件、书信、电报,做过很多重要的讲话。由于过去艰苦的战争环境,那时的许多文献未能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尽可能地把周恩来同志的著作和讲话记录收集起来,收入选集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不少是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收入选集的著作,凡是周恩来同志在世时公开发表过或有手稿的,都保持原貌。
叫《大江歌罢掉头东》。
作者: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
唱罢豪放雄壮的歌曲毅然掉转身躯向东而去,这是为了精心研究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钻研十年希望能像破壁而飞的巨龙那样,即使理想难以实现投海而死也不失为英雄。
扩展资料:
《大江歌罢掉头东》是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充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力图“破壁而飞”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全诗感情强烈,气势豪迈。
此诗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青年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典,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掉头东”一词,是出自梁启超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是周恩来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意在当时荒芜的中国已经找不到拯救未来和人民的方法,我只好东渡日本,在新世界学习各种新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来发现拯救中国的道路。我像达摩祖师一样,面壁十年寒暑苦读,只为能够掌握真正的一身本领。即便我无法实现拯救民族的伟大理想,至少我也要成为这个时代英雄中群星闪耀之一。
原文无题
【作者】周恩来【朝代】当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释大江: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掉头:有力地掉转身躯,表示决心很大。杜甫诗:“巢父掉头不肯往,终将入海随烟雾。”
邃密:精深细密;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科。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这里用来形容刻苦的钻研。
破壁:《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以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这里表示学成以后,象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的诗名就是叫《大江歌罢掉头东》,是周恩来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1917年,仅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撰写了《大江歌罢掉头东》与几个好友告别时做的诗词。
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叫什么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叫《大江歌罢掉头东》,作者是当代周恩来,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的意思唱诵气势豪迈的歌曲东渡求真,精研社会学科挽救国家危机。
面壁刻苦求学力求突破磨难艰苦,难酬蹈海之志,出洋寻求真理亦是英雄所举。
原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赏析“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
《大江歌罢调头东》这首诗出自周恩来,这是一首气势雄强的壮美诗篇,表现了青年周恩来的凌云壮志和救国济世的巨大决心,通篇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豪迈之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
《大江歌罢调头东》翻译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大江歌罢调头东》原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罢调头东》注释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
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周恩来简介周恩来(1898~1976)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1920~1924年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巴黎共产主义小组。
1927年4月在上海领导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同年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军委书记,7月开始负责中央的领导工作,8月组织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1949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上、下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