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学长学姐告诉你:圆了这场考研梦,那些努力真的没白费!?知乎网友(考上北京地区某985高校)关于考研,我们能努力到什么程度?其实,没那么夸张,肯定是没到“头悬梁、锥刺股”的程度,日均能达到9个小时就已经非常多了。为了抢到一个能坐半年的座位,我大年初五就到学校去占座了,那时候很多人还在家过年;
大三下学期的专业课和双学位课程几乎全部逃掉,就较后一节课去了;以前天天晚上跟同学打篮球,变为每周日下午打一次篮球;暑假回家,本想呆一个星期,结果就过了半天,实在是放心不下复习的课程,就买票回学校了。
每当有一点松懈或迟疑的时候,要自己给自己画饼、自己给自己打气;“会当凌绝顶”、“要在明年的九月,去北京看秋风扫落叶”、“定要有所成”;11月份,由于习惯出声背诵,又不便打扰别人,只能冒着零度左右的严寒去楼下小花园背2小时书;专业课从看不懂到艰难读懂,再到较后能把9本参考书从头到尾在脑海里把知识点串一遍、简答题默背一遍……
“我做不到凌晨5点起,也做不到复习14个小时,但我能始终坚持自己的节奏,也已竭尽全力。”

?阿星(考上浙江大学):你问我为了考研拼命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因为我一战的时候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努力了啊,但是照样考崩了。二战的时候调节了心态,以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情复习。
身边的几个学妹们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到图书馆学到晚上十点半闭馆,去专教背书背到一两点。当时真得很担心她们,既担心她们的身体也担心这样的学习。
拼命这种东西真的不是用时间长度来衡量的啊!人的身体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有极限,一般超过了这个度学习效率就会逐渐下降。
在我看来,学妹们这种就是典型的安慰性学习啊,觉得自己很拼了,殊不知在获取知识的效率上可能还不如那些有着充足睡眠开开心心认真复习的人。
“提高你的效率,3小时的东西你用了8小时学完,这不是勤奋而是无能。真正的勤奋是愿意动脑来提高自己的效率,而不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匿名网友很辛苦。这些我平淡说出来的话你可能很难体会到。备考那段日子真的要死。早晨八点到晚上10点,中间除去午饭晚饭,基本上13个小时左右是粘在图书馆凳子上的。回寝室之后还要回顾这的内容,所以12点睡觉。
我熬不了更晚,白天强度太大了,晚上基本沾枕头就睡着,第二天定7点的闹铃挣扎起来。有天不小心关了闹铃,第二天睡到了9点,醒来觉得世界都变了,然后一边哭一边冲向图书馆。真的是多睡一会儿就觉得自己完蛋了,考不上了。
在图书馆高速思考13个小时也许一次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很棒,但是每天重复。连续三个月,能想象坚持到较后的那种无助吗?但是不能停下来,我特别特别想考上,我不知道努力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考上所以只有竭尽全力。
贵在坚持考研这条路虽然不容易,但是走过荆棘,收获的将会是片花园。较后送大家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考研一定要坚持到底,找到自己的动力和信念,相信自己就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