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统训练到底要多久才能出现效果呢?这个问题跟多方面因素有关。
●与孩子感统失调的程度有关
和事情分轻重缓急一样,感统失调也分重度和轻度。轻度感统失调的孩子,程度不一样,训练的周期自然也不一样。
●与孩子训练的配合程度有关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存在严重的触觉防御,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熟悉课堂和老师,那他进入状态就会稍慢一些。
还有一种是前庭寻求比较大的小朋友,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停不下来、精力旺盛、缺乏规则意识、不听指令等行为。在训练时就可能需要老师重点锻炼他的规则意识,然后慢慢提升训练动作的完成质量。
●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情况有关
每次在校区完成训练课程后,老师们会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一方面是作为巩固,另一方面也是养成家长和孩子坚持训练的意识,这也是感统训练计划中的一部分。
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外,家长还需要调整自己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比如包办代替、过分宠爱、缺乏活动、语言或行为暴力等。
在这里尤其要提一句,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恶劣,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批评、贬低兴致的话,不光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伤害,更会对他的大脑造成影响。
●与训练人员的方案有关
老师初次训练的方案,是根据评估的结果而定的。而后续的方案,就是根据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和阶段性的评估确定的。
这就需要训练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训练中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方案。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家孩子看起来没问题,不需要训练。”当然是否让孩子进行感统训练,是家长的权利。
但要纠正的是,感统训练不是特殊孩子的专属,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感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