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迟迟不说话,是“贵人语迟”吗?
当宝宝到了学说话的时候,却迟迟不开口,或者说话总是说不清、说得慢,家长少不了要着急:「孩子说话说得晚、说得不好,到底有没有问题?」
老话说「贵人语迟」,这种说法,到底正不正确?什么情况下孩子说话晚、说话慢,其实就得让医生看看了呢?
宝宝正常学说话,流程是这样的!
在讲到宝宝的语言问题时,首先,家长应当了解一下,宝宝正常的语言发育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在语言发育的同时,孩子的社会交往发展也在进行中,家长们不妨通过表格来进行一下了解。(看不清图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放大查看哦!)
如果宝宝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不会说话,同时他的智力、社会交往也比同龄的孩子要慢一些,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应该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宝宝说话晚,原因其实有很多
导致宝宝说话晚的原因有很多,大概总结一下,主要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
1.接触的语言环境过多或过少
语言环境接触过少的情况,往往比较多见于城市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孩子缺乏交流,无法模仿说话的过程,也没有人给他重复示范口型是怎么做的,长期以往,导致宝宝不会说话甚至智力发育迟缓。
而语言环境接触过多的情况,往往多见于身边同时在使用的语言过多。
当同一个单词可能有3、4种读音时,会让孩子弄不清怎么说才是对的,反而容易造成小朋友的语言发育迟缓。
2.存在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特异性障碍
语言学习有关的特异性障碍分为两种:发育性运动性失语和发育性感觉性失语。
发育性运动性失语,也叫作发育性表达性失语,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常说的「贵人语迟」了。
这种宝宝在经过智力测试后会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等很好,只是语言表达不太好。这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3岁以后宝宝可以逐渐恢复正常说话,属于预后比较好的一种。
而发育性感觉性失语的宝宝,智力测试后会发现宝宝的操作智商和语言智商都不高。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多多关注,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做检查,而且这种情况预后也不太好。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