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了这样一个调查报告:我在孩子什么年龄段最焦虑?
该报告调查的是家长,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家长在孩子幼升小、六升七阶段最为焦虑,但从初中阶段开始,焦虑感就一路下滑了,大学及以上阶段焦虑感最低。
对此,有网友称:这是家长们的“接受现实之路”。
其实,这种现象,是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存在的,孩子越大,家长的心态就越一路躺平,可他们却忽略了,这也可能是孩子的自我成长之路。
生活中,你会发现当孩子的成绩稳定在可以考好大学,有好生活时,父母的焦虑感会越来越弱;而当孩子的成绩难以保证其考好学校,有好生活时,父母的焦虑感就会越来越强。
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家长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于是奋斗大半生,极尽所能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条件、生活......只希望孩子不要步入父母的后尘过苦日子。
其实,这个故事,正是现实的映射。
就拿孩子学习来说,如果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别的孩子已经学到很远,而你的孩子却还没开始学,那么,整个班上,你的孩子就会是最容易掉队的一个。
而在高等教育中,你会发现这种竞争尤为激烈,因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进入精英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每年招收大约1300名学生,耶鲁大学也一样。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为1600。对于拥有3.3亿人口的美国来说,这些数字实在小得不成比例。
中国也差不多,2020年,北京参加高考的学生约4.9万人,最终清北录取率(不含强基计划)是0.8%。
在如此低的录取率下,能进入,则是“强者”。
听过这样的八字箴言:同样做事,表现更佳。
现实中,正是如此。
上同样的课,总有更有成绩更好的人;参加同样的考试,总有分数更高的人;追求同样的文凭,总有学校更牛的人。
而做同样的事,能否成为表现更佳的那个人,取决于自己。
有人说:“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因为半途而废的人太多,但坚持下来的却太少。
人生路漫漫,愿你能与父母一起,成为那个焦虑感越来越低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