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相关儿童组织公布,80%的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但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那么,什么是感统失调?感统失调是指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感统失调的原因
孩子出现有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一般情况下,先天性的原因是指生理原因,包括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等,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人为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妈妈照顾不足等,感统失调的原因具体为:
1、先天性:生理原因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宝宝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宝宝造成的伤害。
(4)因准妈妈情绪抑郁、妊娠反应严重等会造成生理伤害,从而对孩子的感统产生不利影响。
2、后天性:环境及人为的原因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宝宝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宝宝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宝宝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妈妈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宝宝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宝宝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妈妈或保姆不准宝宝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宝宝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宝宝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妈妈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宝宝压力太大,宝宝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7)缺少同伴,如果孩子缺少同伴,缺少互动的环境,他的语言发育就会因此收到影响,对性格形成也很不利。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