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留学 留学资讯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020考研报考重灾区)

发布时间: 2023-01-18 16:09:08

近年来,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大增,2020考研全国总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创下341万的新高,相比2019年增幅17.59%。在已经公布的院校中,其中不少高校已突破2万人大关,个别高校甚至接近3万人。那咱们就来看看,这些“考研重灾区”都是哪些院校吧!21、22考研的小伙伴注意啦,这些可都是你择校的重要数据哦!

一、报考重灾区

2020考研报考重灾区:如何判断一所院校是不是适合报考?

2020考研报考重灾区:如何判断一所院校是不是适合报考?

2020考研报考重灾区:如何判断一所院校是不是适合报考?

据北京大学官微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有29990余人——近3万考生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比去年增加1000余人,增幅为3%。

其中:

应届考生占29.9%,非应届考生70.1%;

报考全日制学习方式的约占80.3%,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约占19.7%;

报考学术学位类硕士的约占30.2%,报考专业学位类硕士的约占69.8%。

同时,不止报考北大的人多,北京市内各高校报考考生人数都不少。

来自某网站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有42.53万人,比上年度增幅达11%,占全国报考总数的12.5%。

其中,报名超过1万人的招生单位有17所高校,包括↓↓↓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

其中仅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就超过1.8万名。

报考人数过万的双非院校

一些双非院校的报考人数较去年有了大幅的增长,报考热度不输985、211高校!报考这些院校的同学只想说“我太难了!”

1.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在报名未结束10月23日统计的人数就显示总报考人数已突破两万,达到21000人。今年的总招生人数预计在3000人以上,也就是说,超过21000人统考生竞争2300多个名额,报录比将超过8:1。

2.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共有16749人报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2884人,整体报录比近6:1。

3.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报考人数达14981人,相比2019年(报考人数13039人)增加1942人,增长14.8%。

4.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13716人,较去年增加34.4%。我们来看看宁波大学近几年的考研报考人数情况:

2017年硕士招生情况:报考3613人,录取2054。

2018年硕士招生情况:报考5523,录取2172。

2019年硕士招生情况:报名8997人,录取2248人(不含推免)。

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13716人,拟招生人数2248人,报录比近6:1。

5.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比2019年的9965人增长18.04%。西北师范大学大学2020年拟全日制招生计划2400左右,非全日制招生计划350左右,整体报录比大于4:1。

6.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报考人数首次过万,共有10773人。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总计划为1586人,整体报录比近7:1。

7.安徽师范大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比去年增加了43.6%。2020年拟招人数为1930人(含推免、非全、“大学生士兵”计划10名),报录比约为5:1。

8.湖北大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为9062人,相比于2019年增加了980人,同比增长12.12%。近6年来,报考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5年2307人到如今9062人,增长近4倍。湖北大学2020年研究生拟招生人数为2000余人,报录比约为4:1。

9.南京工业大学

2020年报考人数9009人,同比增长24.7%。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300名左右,整体报录比近4:1。

10.成都理工大学

报考成都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8382人,较去年增长93%。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23名,其中包括学术型学位850名,专业型773名,计划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4名。报录比约为5:1。

11.长沙理工大学

报考人数达8228人,比去年增长34%。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1854人,报录比约为4:1。

12湘潭大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共计7887人(不含推免生),相比2019年增长51.79%,连续三年报名人数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当年平均增长水平。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3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人,总招生人数2450人左右,总报录比大约3:1。

此外,还有江苏大学未公布20考研报考人数,但2019年就已破万,达到10232人,相比2018年的增长率也达到了34.2%。

从以上也能看得出来,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性综合院校受到考研人的热捧,同时师范类院校的报考人数也是处于高位。

增长过快的院校

也有一部分院校的报考人数虽然未超过1万,但其增幅却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20考研一志愿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共计7887人(不含推免生),相比2019年激增51.79%,连续三年报名人数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当年平均增长水平。

2.长沙理工大学

20考研长沙理工大学报考人数达8228人,比去年增长了34.4%。

3.北京农学院

今年报考北京农学院考生共1178人,比去年增加30.74%。

4.北京工商大学

今年,全国共有5869人报考北京工商,较去年增长1486人,增幅34%。

5.山东理工大学

今年共有5025人报考该校硕士研究生,比2019年增加1163人,增幅为30.11%。

6.安徽中医药大学

20考研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两千人,达到2307人,增幅28%。

7.成都理工大学

报考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82人,较去年增长93%。

8.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达到3832人,比去年增加了37%。

9.兰州交通大学

报考该校人数4798人,比2019年增加31%,达到历史新高。

10.重庆理工大学

今年有近4700名考生报考重庆理工大学,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50%。

11.四川农业大学

2020年全国有6131名考生报考四川农业大学,较2019年增加1599人,增长率达35.28%,首次突破30%,再创历史新高。

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参加确认人数7497人,与去年相比最终确认人数增长了51.5%。

13.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现场确认报考人数为2945人,比上年增长47.69%,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0考研报考重灾区:如何判断一所院校是不是适合报考?

历年个省市考研报名人数

2020考研报考重灾区:如何判断一所院校是不是适合报考?

历年各省市考研录取人数

二、如何选院校

以上院校是公布出来的数据,还有很多重灾区没有公布数据,比如上海地区的院校、浙江大学等。

这些学校报考人数这么多,那我们该怎么选择院校呢?要不要当铁头娃?

1.定位自己的实力

定位自己的实力,一般从本科院校、大学成绩、大学项目经历几个方面来考虑,一般来说,除非你选择固定的地域或者选择王牌的专业,你选择的院校都是高于本科学校的。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小选择范围,如果你大学期间学习成绩比较好,项目经历比较多。那么可以适度选择高一点的目标。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大学期间学习不太好,也有不少考上好学校的案例,一切看自己的实际情况。

2.未来规划

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打算在哪生活?如果你有理想的就业地点,那么根据就业地域选择学校,对你未来的就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热门地点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来说,考研竞争相对来说比较激烈。

同时,这些地区公共课判卷比较严格,专业课也有可能会压分,所以考研时也可以选择适当放低自己的院校档次。

3.院校信息

备考前一定要充分了解院校的情况,比如复试分数线、往年报录比、招生人数、往年报考人数、参考书目、复试情况等等,不止是网上的信息,最好找到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的学长学姐,得到的信息会更细致,更容易判断。

通过以上的筛选,基本可以确定大致的目标院校了,如果恰好目标院校就是上述的报考重灾区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当这个铁头娃,还是稍微降低一点要求。

4.要不要头铁

这些报考火热的院校,当然是因为院校的实力够强,不是985、211就是双一流。如果你是特别想要考这个院校,即使是二战三战也要考这个院校,那就当这个铁头娃,总会撞进去。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就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好好考虑清楚了。

我们要在这些因素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根据自身实力选报合适的院校,找到自己院校的最优解。所以,择校这件事别人只能给你建议,最终要报考什么院校还是要靠你自己来选择。

当然,每年带的学生也有一些是专升本考研到985的,也有一些本科985、211仍然考研过不了国家线的。其实考研的真实难度,也在于大家是否能踏实下来拼一把,你努力的程度和努力的效率决定了你考研的最后结果。

欢迎关注@卢利农,专注高校和科研领域,服务高校师生和学者,欢迎关注,干货分享!~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温馨提示:
本文【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020考研报考重灾区)】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