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教育部评选的"教学能手",也是同学们口中的"段子王";他的课堂是"示范课堂",也是别具一格的"网红课堂";他突破思政课固有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大胆进行创新,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取得了特等奖的优异成绩……他就是与思政课朝夕相伴十年的山东大学教授——郑敬斌。
近年来,郑敬斌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后入选仲英学者、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山东省党史研究库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等人才称号,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教育部教学能手、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等各类奖励近20项。
2012年,博士毕业后的郑敬斌进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一名思政课教师,入院不到八年,他便成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学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副院长。郑敬斌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彼此陪伴成长十多年,见证了马学科一步步的发展:"这个专业和学科已经熔铸在自己的血液当中。"作为学科共同体成员的一份子,他认为要担负起学科责任,为这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敬斌的思政课一度成为学生心中的"爆款"课堂。为了打破思政课固有的"灌输式教学"的方式,他从"知己知彼"两方面入手。
对于"知己",郑敬斌认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郑敬斌始终将自己作为一名"教书匠",牢记教书本职,初心不改。
对于如何"知彼",郑敬斌有着独到的见解:"90后、00后的大学生跟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大不相同了,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考方式,思维更灵活跳脱。"他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实施了"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转化成一个个问题,并与教材知识相衔接,形成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同时,他以"镶嵌式教学"的形式鼓励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熟悉的方式表达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推进互动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感觉更像是与朋友讨论问题。郑敬斌用春风化雨般的方式,让知识像一脉涓涓细流,荡涤同学们的心灵。
与专业课不同,思政课课堂上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认识结构也有所不同。为此,郑敬斌探索了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在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课堂交流,因此,新闻联播、小合唱、诗朗诵、情景剧等交流方式都曾出现在郑敬斌的课堂上,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2017年,由郑敬斌打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入选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不但作为典型教材在山东省高校思政课优秀成果上被展出,更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求学与从教十几年的时间,郑敬斌感恩于自己一路走来遇到的师长。"我在读硕博的时候,有幸遇到了良师王立仁教授,直到今天我还会跟我的学生回忆起读书期间导师对我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导,好的老师真的影响学生一生。"他回忆起自己9月参与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时,也得到了学院诸多前辈的支持:"我记得王韶兴院长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遍遍地为我把关,如何导入、如何板书、讲课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对于我最终成绩的取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郑敬斌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在他看来,亦师亦友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生活中,郑敬斌常常会跟学生打成一片,十分融洽,还有同学在课下称郑老师为"段子手"、"男神"。被问到如何看待这些称呼时,郑敬斌只是笑笑,权当同学们对他的爱称。他的风趣幽默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当同学们面临困难,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和郑老师聊一场天总会治愈开怀很多。不少学生戏称郑敬斌的办公室就是马院的心理咨询室。
而涉及到学术和学习时,郑敬斌则是严格要求学生。自担任导师以来,他坚持每两周定期为学生开读书会。读书会上,学生分享学习经验,进行学术汇报。针对某位学生近期的论文和观点,师门其他学生轮流给出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同时,郑敬斌还特别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我希望我能对我的学生做到有求必应,尤其是在学术方面,在他们有限的求学时间里,把我这些年所学所感尽可能告诉他们。"正是郑敬斌特有的人格魅力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就了不凡的思政课堂。
回顾过去几年的成长,郑敬斌感慨:"学术的坚持是关键。"本着这样的理念,郑敬斌一直在学术中躬身耕耘,丰厚自身。尽管因近几年承担部分行政职务分散了教学科研时间,但他尽量利用休息时间从事备课和科研工作。"最近连续三年,我每年的寒假最多就是过年的时候,在家休息三天。"在郑敬斌眼中没有疲惫,只有用理想和热爱填满的无限能量。"只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初心和使命,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
凭借扎实的学术研究和丰厚的学术成果,郑敬斌获评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并且在几年前以副教授身份被遴选为学院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意外结缘到坚定热爱,从初登教台到精品课程,郑敬斌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渐蜕变成一位真正"有德之师"。未来,郑敬斌希望继续用课堂教人、用学术培人、用情怀育人、用信念化人,不断完善精进自己的思政课教育教学道路,为山大马院的未来发展、为中国未来的思政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更多学子"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欢迎关注"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山大的最新资讯!
素材来源:山东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