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的EEE专业研究生有哪些分支?具体区别和共同点如何?佑途教育申请该学院可还行?下面佑途教育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
此文内容较多,分为三个部分,如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可直接寻找自己感兴趣部分阅读:
1.NTU的EEE学院整体介绍
2.授课型项目开设情况
3.内幕答疑
南洋理工大学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NTU EEE)是该所大学的王牌学院,也为其建校之初,南洋理工大学仍是南洋理工学院时就存在的三大学院之一。1985年,该专业的194名本科生从该校毕业,为该专业首批毕业生。每年,该学院约有1000多名学生(包含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毕业进入社会,迎接挑战。
南洋理工大学的EEE专业世界排名突出,多年排名亚洲第一。在2020年的QS大学排名(电气和电子工程)中排名世界第六。南洋理工大学也是唯一一所进入上海交大2019年全球学科排名EE专业前20名(排名第12)的亚洲学校。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乃至新加坡国立大学皆不在此列。
该学院每年获得超过9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教师来自21个国家,具有广泛、多样的背景,拥有强大的研究和专业知识。同时学院还与来自世界各地大约300名研究人员合作开展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智能交通(V2X)、卫星、光子学、自主系统、电力和能源工程、生物医学和医疗保健、通信工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研究。
南洋理工大学与业界紧密合作,合作伙伴包括劳斯莱斯、泰利斯、德尔塔电子、NXP、舍弗勒集团、SMRT和ST工程。南洋理工大学已经建立了4个联合研发的企业实验室,这些中心正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前沿。
作为新加坡第一所本科生就具有卫星研究机会的大学,南洋理工大学EEE学院自豪地在2011年发射了包括新加坡第一颗卫星X-SAT在内的总共9颗国产卫星。该校的卫星研究中心1999成立,为新加坡第一所坐落于大学的卫星研究中心。2017年1月,世界见证了新加坡的第7颗卫星“AOBA VELOX-III”的发射,这也是第一颗从国际空间站发射的新加坡卫星。
迄今为止,南洋理工大学EEE学院有9个专业研究方向,近3000名本科生、和9个研究生课程(包含授课型硕士7个课程,研究型硕士1个课程和博士1个课程)的约1000名学生在读,除此之外,另有超过20000的校友圈,13个顶级科研实验室,包括:
本文着重讲其授课型硕士研究生学位MSc专业开设情况,如对研究型Meng或博士学位Ph.D感兴趣,可联系佑途教育后台讨论。
南洋理工大学的授课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共有7个,其中5个为本校单独开设,另有2个为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洲校区合作办学。
5个本校单独开设的方向为:通信工程,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电子学,电力工程,信号处理;自有授课型课程学制为1年,需修够30个学分,有两种学习路径。路径1为课程+论文(4门专业选修课+4门公选+论文);路径2为全课程(4门专业选修课+6门公选课);2个合作办学的方向为:绿色电子,IC设计。
下面我们就这7个方向进行简单介绍: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硕士(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是专为有志提高通信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和信息技术人员而设计的。课程涵盖电讯、射频工程及无线通讯等。课程如下: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Computer Control&Automation)课程为实践工程师提供开发、集成和操作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系统的先进实用工具。
鼓励具有电气/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或相关学科同等学历)的申请人申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课程如下:
电子学
该课程为电子行业的工程师提供兼职和全日制课程,在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制造以及电子和光子产品制造等领域进行培训。课程如下:
电力工程
电力工程硕士(Power Engineering)是为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设计的,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电力电子和驱动技术、电能质量问题、电力系统建模、规划、运行和控制。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电力工业的挑战性需求。课程如下:
信号处理
MSc(Signal Processing)课程是为那些寻求对DSP技术的当前方法和发展方向的理解的实践工程师、硬件和软件设计师、研发经理和行业规划师而设计的。它也适用于那些预计将来会参与这一领域的工程师。课程如下:
2个合作办学的方向为:
绿色电子
绿色电子联合学位课程是一个新的高度专业化的课程,提供全日制培训,培训半导体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从事新型电子/光电器件和系统领域的工作,特别是能源、传感/监测和半导体制造领域。
学制为20个月,在前11个月,学生需要完成8门核心课程(24门)和4门选修课程(12门)。核心课程包括:微加工技术、电子器件材料、生物电子学、能源系统纳米技术、绿色电子微结构器件和系统、光机电测量系统、实验课1:半导体工艺和器件模拟、实验课2: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建模。选修课程包括:现代半导体器件、低功耗显示器和固态照明、纳米光电、绿色纳米技术、电力系统概论、高分子电子学、半导体功率器件和先进的MOSFET及新型器件。此外,学生还需修读一个必修英语课和五个跨学科课程,以拓展专业知识。
课程完成后,所有学生需要在工业实习3个月,再进行6个月的独立研究,最终获得硕士学位论文。实习和论文研究可以在新加坡或欧洲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进行。(学生可自由选择在何处完成实习和论文要求)南洋理工大学理学硕士(绿色电子)毕业的最低累积平均成绩(CGPA)为2.5分。
IC设计
该课程是南洋理工大学与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合办的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课程,在技术上非常重视集成电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该课程由两所大学的教员进行,由德国科学技术研究所(TUM Asia Pte Ltd.)管理。
在过去十年中,随着便携式和紧凑型计算机、通信、音频和视频产品的快速技术进步,电子工业对集成电路(IC)设计领域的兴趣日益增加,电子硬件的持续和加速集成就是明证。因此,制定该课程是为了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项为期20个月的全日制课程包括2个学期的课程和实践模块,3个月的实习期,以及第三个学期的全日制论文,论文必须是与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主题。该课程于2005年7月启动。到目前为止,该项目运行顺利,学生和工作人员都感到满意。迄今为止,该项目的大多数毕业生在新加坡和德国的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找到了工作。课程如下:
申请该方向的学生数量要少一些,因为申请流程更加复杂,准备材料更加多,适合比较早就有打算的同学,临时决定的同学不一定有时间准备相应材料。也有很多同学比较怵APS认证。。。。具体申请不同为:
a. 合办项目需要2封推荐信,NTU EEE自有专业不需要推荐信
b. 截止日期不同,合办的5月底截止,自有专业1月底截止
c.课程时间不同,合办的2年,自有专业1年。
d.申请费不同,合办的79新币,自有专业21新币
e.合办专业需要APS认证;自有专业不需要。其它不同见上文介绍
还想了解更多?联系佑途教育,一起讨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