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师招聘: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计算;知道力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物理的兴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1:介绍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上节课的实验结论,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试用性呢?从而引入新课。
链接2:新课教学
(一)牛顿第二定律
教师告诉学生,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从而总结出一般规律,即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牛顶二定律的表达。学生可以写:或者
老师给的,k是比例系数
③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加速度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学生回答根据定义和矢量关系。进一步提问用速度定义加速度时的方向?学生得到,加速度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④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做自由落体的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无关?学生得出重力加速度。
(二)力的单位。
①给学生讲述牛顿第二定律出现的时间以及当时的基本物理量,向学生提问,k可以取什么数?学生得到k可以取任意值。当k取1,有。
②讲述:1Kg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产生1m/s2的加速度,此时的力,叫做“一个单位的力”。向学生提问力的单位,学生得出:Kg.m/s2。顺势给出单位“N”
链接3:巩固和提高
给出例题,一个物体,质量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此外没有其他力。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
向学生提问此时对力怎么处理?学生讨论后得出,此时作用力为合力,可以根据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第四节:总结作业
总结:老师总结。
作业:讨论科学行走。
4.黑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