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研专硕 > 法律硕士

2024考研法硕: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

发布时间: 2023-01-20 18:35:02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一起来看。

(一)作为与不作为

1、作为

(1)概念:绝大多数犯罪都是以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所谓作为,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身体动作去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作为的实施方式:按照行为人是否借助于外力来划分,作为可分为两种:一是自身的作为 ;二是借力的作为 ,即行为人助工具、利用动物、利用自然力(比如放火、决水、利用雷电等)、甚至利用别人的行为帮助自己所实施的作为。

2、不作为

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作为相比,两者的一个重大区别是:

作为犯是不当为而为,不作为犯是当为而不为。

(1)概念和特征: 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一般认为,特定义务有四个来源:一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二是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三是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四是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

第四、造成严重后果。

(2)成立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①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

这里的法律是广义的。包括多种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所规定的义务。

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 ;

这些义务有的来自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明确规定,有的来自行业的要求,有的来自本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等的规定(当然,后两者应该不与法律相抵触)。

③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能够引起权利义务的行为。这里主要指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引起的义务。

④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这种义务指由于行为人的行为而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对先行行为是否能引起作为义务,应当重点考虑先行行为是否创造、设置了这种危险。

(3)不作为犯的种类

①纯正不作为犯: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②不纯正不作为犯,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通常由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既可由作为构成,也可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4)需明确的几点:A、另外需注意,作为犯或不作为犯,只是行为方式不同,不表示作为犯就比不作为犯社会危害性就必然要大,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的确如此。

【注】为正确理解犯罪的作为与不作为问题,还应明确,不能把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同故意与过失的划分相混淆。

3、持有:是指行为人对特定物品进行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支配、控制。

4、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1)实行行为: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它是继犯罪的预备行为之后的行为,始于犯罪着手之时,止于犯罪的结束。

(2)非实行行为:是指刑法总则规定的对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起补充作用的行为。非实行行为包括犯罪的预备行为、犯罪的组织策划行为、指挥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

温馨提示:
本文【2024考研法硕: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