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都是考研的热门专业,2021的部分考生已经准备备考了,为帮助大家复习,为大家梳理一些知识点,网为大家整理发布2021考研传播学知识点(18)相关内容, 一起来看。
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帮助社会成员消除关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社会行为。
报道新闻是大众传媒的一项主要活动。
把关人概念,最早提出,美国,库尔特 卢因。发现家庭主妇的把关人作用。《群体生活的渠道》: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怀特,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把关环节。记者、编辑、编审和总编都是把关人。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传媒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
新闻信息的本质属性:1、真实性2、及时性和新意。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标准。
新闻的选择受到新闻制作中的业务标准和新闻传播中的市场标准的制约。
新闻价值: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作的价值判断。
新闻要素:构成这种价值判断的各种因素。
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治,影响新闻选择和加工发生的九种要素:
1、 时间跨度
2、 强度和阈限价值
3、 明晰性
4、 文化接近性
5、 预期性
6、 处于预料性
7、 连续性
8、 组合性
9、 社会文化价值。受众群体或把关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
新闻筛选作业依据三个基本前提:
1、 附加性前提,包含的新闻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为新闻。
2、 补偿性前提,某些要素平淡,可以因其他要素比较突出而得到补充。
3、 排除性前提,所有新闻要素含量都偏低,就可能被排除在新闻之外。
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所体现的,主要是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
业务标准:事件适合于媒介进行新闻处理的各种条件,如时间跨度、明晰性以及组合性等。
市场标准:事件能够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诸条件以及吸引受众兴趣的诸条件。
还受到宣传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影响。
把关过程的实质:
理解把关活动的实质,不应仅止于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的分析,还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在内。因为:
1、 大众传媒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2、 新闻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得到传播。
3、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