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公考问答

如何面对“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

发布时间: 2024-06-22 23:31:53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大多选择的是放弃。对此,如果是一个局外人,显然会毫不留情地指责教师,因为无论是为师之德还是为师之责都不允许这样的选择。如果是一个局内人,自己曾经或者正面临这样的问题,显然又会表示理解,甚至认同,因为自己在这样的学生面前也只有无奈,或者自己也尝试过许多办法,最终都无功而返,也只能放弃。

如何面对“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

我曾经是局内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自己面对这样的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所以,我肯定不会用那些空洞的原则话来指责教师们的这种选择,但是,我也不会视而不见,我会真诚地告诉教师们“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至少不能过早地判他们‘死刑’”。现在,我又好像是一个局外人,因为不管这样的孩子考多少分都不会影响我的名和利,我会更多站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我对教师们的这种选择多少也会有一些不满。这不仅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的良知使然。

这是一个教育难题,站在最客观的角度,我以为,不管是局内人的无奈还是局外人的批评,都有它的合理性,没有谁应该谁不应该的问题,更没有讨论这个应该或是不应该的必要。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共同思考和研究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所以,我把自己的一点思考表达出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认为,面对这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永远不怀疑教育的作用。可以肯定,我们的教师起初在面对那些“教不会的学生”时,都不会首先选择放弃,大都采取过一些自认为应该有效果的办法,可是,当自己穷尽所有仍然看不到希望之后,不得不放弃。同时,还对教育的作用开始怀疑,产生教育的悲观情绪。这种现象,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听起来合情合理。其实,有一个根源性问题我们没有注意,就是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或者说我们采用的方法背后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果我们完全是为了逼着学生把我们认为的重要的知识学会,完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那么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可能都会无功而返。因为在你焦虑、急切的“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指使下,你不会去考虑孩子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你失去了从容和等待,你也失去了尊重和宽容,而这样的孩子只会经受着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要知道,孩子的承受力也是有 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服从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不满,走向对立,最终走向对抗。于是就出现了失败的教育,“无用”的教育。假如我们始终保持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任何时候都把事情按照好的方向去思考,坚信“压根就缺乏某种天分、完全没有禀赋、根本没有天资的那种人是不存在的。”并真正站在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努力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始终依靠每个孩子身上积极的东西,发现、爱护、强化他身上好的东西,创设条件以使能力最弱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帮助他发现自我,使这些孩子摆脱自己“价值不足”的感觉,那么那些“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就不会成为一个生活上不幸的人。比如:跑步可以锻炼身体,游泳可以锻炼身体,打球也可以锻炼身体,如果一个孩子他没有游泳天赋,不喜欢游泳,而我们又非得逼着他必须学习游泳,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他做他喜欢的“打球”这件事呢?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机会。(这肯定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些要求显然要比简单放弃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所以,保持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并努力为不同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是我们解决“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

温馨提示:
本文【如何面对“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由作者阅知识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