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考基础科目,专业科目以及公共科目。其中,基础科目与专业科目的具体考试内容根据助理医师的类别不同而不同,公共科目内容一致,为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
1、基础科目
临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
口腔: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公共卫生: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
2、专业科目
临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口腔: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修复学;
公共卫生: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3、公共科目
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医学考试科目如下:
基础医学综合,占10%.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人文综合,占5%.
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综合,占80%.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测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原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的大纲为准。
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分为四类,分别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到目前为止,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共有24种类别。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一般在6-7月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
医师资格医学综合笔试考试时间一般在9-10月份,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
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纸笔考试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临床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00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