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事业单位一般需要到副处级经过组织部门考察可以调入公务员队伍。以前是正科级就可以,目前除了江苏能做到正科级就能转换公务员身份,大多数地方需要到副处以上。
如完善公务员考录政策,有序开展公务员聘任工作,进一步畅通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引导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等。
第一:国企、事业单位一般需要到副处级经过组织部门考察可以调入公务员队伍。以前是正科级就可以,目前除了江苏能做到正科级就能转换公务员身份,大多数地方需要到副处以上。
第二:有关系的话可以从国企到事业单位再到公务员这样过度,比较隐蔽,容易操作。牛逼关系的话从国企直接到公务员。这些就具体看机会了,但是操作越来越难。
第一是职务条件。国企人员要调任行政机关,首要条件是在国企获得级别,即取得副科以上领导职务。这是国企调任行政机关的先决条件。国企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编制和岗位设置级别。国企没有编制,去行政化后实际上也没有级别,但在现实管理中国企实际上仍比照行政机关设置职务与级别。比如一个正处级国企,其中层就比照正科设置,那么要想调任行政机关,就必须取得中层副职以上职务,才符合调任条件。
在这个条件上,不熟悉体制的人经常会说,国企的科级不能调任行政机关,必须达到副处以上才可以。这显然存在理解误区。公务员法已经明确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调任行政机关领导职务,副科实职也是领导职务,因此实际上能够达到调任副科实职的条件,国有企事业人员就可以调任行政机关,而不是非要达到处级。当然,从国企科级调任行政机关的不多见,现实中大多数情况都是副处以上调任,使得很多人误以为科级不能调任也情有可原。
第二是编制条件。简单来说就是必须要有接收单位,接收单位要有空编。这是国企人员调任行政机关的必要条件。现在机关单位行政编制已经实行限额管理,原则上只出不进,编制非常紧俏。国企人员要想完成调任,首先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单位,确定有职务出缺后才行。超职超编超岗是无法调任的。
第三是年龄条件。按照最终印发的公务员调任新规,科级调任原则上不能超过45岁,处级不能超过50周岁,比原来分别延迟了五年。这对国有企事业人员来说是利好。除此之外,学历一般要求在大专以上。这是调任的基本条件。
第四是领导条件。具备了以上条件,还必须要取得领导的支持。这是调任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条件。换而言之,有领导助力,一切好说,反之,条件再好也白搭。
在市级或县级国企,要当上公司副职领导才有机会转为公务员;在央企或省级国企,要做到副处级以上才有机会转为公务员。另外,正高级、副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机会转为公务员。
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从国有企业职工到行政编制的转变
双向交流
在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中,一些高管,尤其是一把手,本身就是行政编制,他们是可以在机关和央企(国企)中进行双向交流的,有时候任职于机关,有时候又任职于央企或国企高层,不少机关的领导之前都有央企任职的履历。
人才引进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引进”策略,他们往往独辟蹊径,把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的博士生、硕士生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直接招引到当地,安排到当地国企或者机关单位任职,这是区别于国考、省考之外的一项特殊的人才招录方式。有些地区“求贤若渴”,比如西部地区、基层等,不通过考试直接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任职也不是不可能。
企业转公务员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是先到政府行政单位挂职,如科级就到地市级的行政单位挂职科级(一般是副职),处级就到省级的行政单位挂处级(一般是副职),总部的厅级就到省级和地市级的行政单位挂厅级(一半是副职)。
二是看挂职期间的业绩表现,表现好的,地方政府看中了,自己也愿意留在公务员队伍,基本上就可以转为公务员了。如果业绩一般,挂职到期了,基本上是回到原企业单位工作,有的可以得到升职,有的原职不变。笔者所在的单位也是央企,北京总部有个部门的总经理到一个地级市挂职副市长,三年挂职结束,正式转到地市任常务副市长,完成了从企业管理岗位到公务员的转变。
国企干部如何调任成为公务员
1、直接走调任手续,有关单位推荐拟调任人选,再经过组织部门考察、党委开会通过,办理调任手续,国企干部直接成为一名公务员。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央企、省市县国企的领导班子,不适用于中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在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去国企任职的情况比较多,国企领导班子调到党政机关任职的情况很少。
2、参加选调考试,由组织部(公务员局)发布公开选调公务员公告,符合条件的国企干部可以参加考试,择优录取,成为一名公务员。
这种方法的适用面较广:一方面,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能报名;另一方面,达到副处级的国企干部也能报名,包括市级国企的副职领导,省级国企的工作部门副职、二级子公司的副职,央企工作部门下设处室的副职、三级子公司的副职。当然,这种方法的竞争压力是比较大的,本质上是另一种公务员考试。
对于国企、央企中相当于行政编制中的处级以上的国企职工来说,如果他们所从事的岗位是“公务”,而非技术人员、服务人员,那么从《公务员法》的角度来讲,理论上是可以调任到机关取得行政编制的,但理论并不等于现实,往往要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少有人在。
在工作当中调换部门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体制内工作,为了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让其在不同的岗位、部门进行锻炼更是一种培养领导干部的方式,但是,并非所有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员都有轮岗任职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的干部而言,这样的机会更加稀少,甚至必须到了一定的层级才会有调转任职的资格,那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达到什么级别就可以转为公务员呢?
首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想要调任至行政部门进行交流任职,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依据,就目前的现有政策来看,国有企业人员调任政府部门任职主要依据领导干部交流任职的规定,其中对于国有企业干部的交流任职给予明确规定,必须要有一定的职务,且干部的管理权限要一致或者层级相同,在满足基本条件以后,就可以由相关的组织部门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上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也可直接组织实施。
国有企业干部调任行政部门转为公务员,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领导干部,具体点就是一类企业的正副职和二类企业的正职,因为这两类企业都是领导的干部管理权限都在地方组织部门,至于大型国有企业和央企,比照地方国有企业执行,大致相当的地方一类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组织实施部门是组织部,集团企业和央企的干部交流由其组织人事部门和地方组织部门进行沟通以后组织实施。
其次,对于国有企业干部任职交流,主要针对的是副处级以上的干部。一般来说,在实际的干部交流任职过程中,企业干部想要去政府任职交流,必须是市属一类企业的政治或者副职,二类企业的正职,这些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与处级干部相当,对于央企而言,必须是地市分公司的总经理或者类似职务的企业管理者,而对于一般的企业干部职工来说,基本上没有机会。
对于区县国有企业来说,政府工作人员是可以到企业交流任职,不过区县国企的总经理很少逆向交流至政府部门任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区县部门对于科级干部调任比较保守,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即使是执行的时候更多的是参照处级以上干部调任规定执行的,当然,如果区县国企经理被提拔是可以的,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十分少见。
最后,对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调任行政机关任职,虽然有着相关的文件支持,也有着相关的实例,但其本身仍然属于小概率事件,而且能够从企业调任政府任职的,大部分都有着各类原因,或者是出于地方发展的需要,或者其本身就是从政府调任企业的,单纯由企业职务调任政府任职的,地方国企基本上没有,更多的集中在央企当中,如果想要以此来改变个人的身份,不如参加公务员考试更加实在,也更加可行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