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辅警,虽然是事业编制,在法律上是没有执法权、没有警号、没有警衔却被地方政府认可的、具有事业编制的从事警务执法活动的工作人员。公安民警是行政编制,是公务员,是法律认可的具有执法权、有警号、有警衔,在全国警员系统可以查找到相关资料信息的国家工作人员。
1.从工作上来说,事业编制辅警从事的也是公安民警的工作,只是他们的执法活动是得到当地公安机关、当地人民政府认可的。因为是当地政府自主招录的,通常情况下是区县一级政府自行招录使用的。
2.从待遇上来说,事业编制辅警比一般辅警待遇要高,享受的是当地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待遇标准,但又略低于当地公安民警,甚至有些地方参照民警待遇标准发放。
3.从发展空间来说,事业编制辅警难以享受到警衔晋升、警长晋升、公安机关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晋升等方面的待遇,尽管可以享受工龄工资,其它参照当地事业编制人员待遇,但无法从公安系统上实现行政职级晋升。
4.从工作岗位上来说,通常从事内勤、公安内设机构相当于办公室的工作,主要原因是避免执法资格上存在没有法律认可的执法权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办公室辅助开展工作,既可以释放正规民警警力,以弥补正规民警警力不足的现实,又可以辅助民警开展相关不需要执法资格完成的相关工作。
辅警没有编制,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临时工”类型。属于合同制的临时聘用人员。因为辅警在我国的警察队伍中占据的比例较大,甚至成为了巡逻、执勤以及交通道路疏导的主力军,但是辅警也属于一个特殊的存在,没有编制,待遇和收入也比正式编制的人民警察低不少。因此很多辅警在职以及因为学历不够无法考正式警察编制的朋友们会比较关心关于辅警入编的事情。
我国辅警的产生是因为警察的编制和人数不够,所以招聘了合同制的辅警,根据劳动合同来约定双方的工作条件和工资。而警察是公务员,是国家正式的工作人员,是根据国家的编制要求来设立人数的。通常来说,辅警除非通过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考上警察,否则是不能转为公务员的。
警辅与辅警的区别
辅警全称警务辅助人员,辅警大多数合同制聘用,与当地公安局直签,还有一部分劳务派遣,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招聘辅警采用笔试、面试、体测等方式进行公开考试招聘,辅警与人民警察着装一致,在警号上以FJ开头,而警辅则是和公安局交管局签订合同,警辅是事业编制,辅警是合同工。
警辅可以理解为警察助理,而辅警可以理解为保安,前者有执法能力而后者没有,不过共同点在于警辅和辅警都非正式警察,所以没有独立的执法权,更不是执法人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没有盘查、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权力。苏州市是全国首创警辅制度的地点。
辅警没有正式编制,属于合同制的临时聘用人员,是指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等方式招聘使用,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辅警不属于公猛老务员编制,而是属于社会招聘的合同制警察,是辅助正式警察进行业务工作的辅助岗位,就像法院里招聘的合同制的书记员一样的。虽然辅警的定银知氏位是"辅助"警力,是不具有行锋散政执法权,但也是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在机构性质上,虽然协警队伍属于财政补助性事业单位,但它不是一级授权联防队。辅警会配备基本的警械,如警棍、手铐、警用催泪发射器等。辅警主要来源于本地市民,采用合同制的形式使辅警成为一种新的职业。
辅警没有编制,属于合同制的临时聘用人员。因为辅警在我国的警察队伍中占据的比例较大,甚至成为了巡逻、执勤以及交通道路疏导的主力军,但是辅警也属于一个特殊的存在,没有编制,待遇和收入也比正式编制的人民警察低不少。
我国辅警的产生是因为警察的编制和人数不够,所以招聘了合同制的辅警,根据劳动合同来约定双方的工作条件和工资。而警察是公务员,是国家正式的工作人员,是根据国家的编制要求来设立人数的。通常来说,辅警除非通过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考上警察,否则是不能转为公务员的。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各地在招录人民警察获胜事业编人员时,对表现突出的辅警人员,可以确定一定比例的定向招录。也就是说,若有有重大立功表现,辅警队伍也能进入警察编制。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