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教育综合

叶绿素如何产生

发布时间: 2025-07-09 10:17
精选回答

光照:光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光照,一般植物叶子会发黄,这种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然而,藻类、苔藓、蕨类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可合成叶绿素,柑桔种子的子叶和莲子的胚芽可在暗中合成叶绿素,其合成机理尚不清楚。

2.温度:叶绿素的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因此受温度影响很大。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为2~4℃,最适温度是20~30℃,最高温度为40℃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降低合成速率,原有叶绿素也会遭到破坏。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等现象,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3.矿质元素: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铜、锰、锌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酶促反应的辅因子。这些元素缺乏时不能形成叶绿素,植物出现缺绿症,其中尤以氮素的影响最大。

4.水分:植物缺水会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且与蛋白质合成受阻有关。严重缺水时,还会加速原有叶绿素的分解,而且是合成大于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

5.氧气:在强光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剩时,氧参与叶绿素的光氧化;缺氧则不能合成叶绿素。

此外,叶绿素的形成还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稻、玉米的白化苗以及花卉中的花叶仍不能合成叶绿素。

温馨提示:
本答案【叶绿素如何产生】由作者阅知识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