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教育综合

什么手法是咏史怀古诗特有的

发布时间: 2025-09-29 09:10
精选回答

一、诗人不加评议,完全用形象说话。

《咏史二首·其一》唐代: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释义: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这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杰作之一,仅用二十八个字,借六朝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说它是史实,因为金陵(北湖即玄武湖)确实是六朝故都,而“一片降旗百尺竿”显然不是某一个有史可据的场面,更不可能六个朝代王运之终都用百尺长竿挑着降旗出降。

但作者这样写,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是从“百尺”的高度来说,透过形象来看历史,六朝末代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咏史诗中的历史,是艺术化了的历史。

二、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金陵这座古城,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金陵怀古》唐代: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释义: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诗歌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提出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暗示当时统治者依托关中山河之险,沉溺声色之中,正步六朝灭亡的后尘,可谓意味深长。

三、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四、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释义: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昂的笔触颂扬诸葛孔明的胸才大略,叹惋他的壮志未酬。诗中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

温馨提示:
本答案【什么手法是咏史怀古诗特有的】由作者懂知识乐生活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