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教育综合

德育原则9个基本原则及解释

发布时间: 2025-05-24 16:06
精选回答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原则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考查较少,较简单,备考压力不大。以单选题备考即可,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考查频率较高,考生需要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通常在材料中出现某老师针对学生调皮、捣蛋、种种不良在校行为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去教育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批评,那么考生可以考虑用疏导原则作答。

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名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马卡连柯的这句话“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进行单选题备考。同时这一条原则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频率最高。

四、知行统一原则

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主要备考单选题。

名言:1.实践出真知

2.知是行知始,行是知之成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考查较少,考生主要掌握定义中的关键词“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进行单选题备考即可。在案例中出现规章制度就可以写这条,相对来说出现较少。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注意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德育,考生主要进行单选题备考。如果偶尔在材料中看到老师、学校联系家长、社会对学生进行德育,那么可以考虑这一条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考生在材料分析题中灵活掌握,整体考查频率较高。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温馨提示:
本答案【德育原则9个基本原则及解释】由作者阅知识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