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是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计算的,而中国的阴历是按月亮饶地球的运动计算,二者计算出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阴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所以阴历每年要比公历少10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和公历不出现太大的偏差,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制定了阴阳复合历即农历
方法就是每隔2~3年闰一个月,准确的说是每隔19年润三个月,使农历和公历在每19年内的天数相等
至于具体闰哪个月,又要考虑到24节气
24节气当中有一些是用来表示季节的,在公历中有着比较固定的位置,为了使农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季节的交替,规定这些节气也要出现在农历的某一个固定的月份当中
如果没有闰月,显然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某个节气就不回呆在它应当属于的农历月份当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靠闰月来保证这个节气呆在属于它的月份当中
关于丁已年,是根据天干地支表来的
六十花甲子
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已巳
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戍12.乙亥
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
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戍24.丁亥
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
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戍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
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戍60.癸亥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换算
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567891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5678910111212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