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教育综合

“刑克”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5-05-09 09:41
精选回答

“刑克”,是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刑、冲、破、害说”认为:天干、地支之间,会有“相刑”或“相冲克”及“破、害、煞”等多种不利因素存在。

如“刑”(取犯刑受罚之义)有:子--卯之刑;寅--巳--申之刑;丑--戍--未之刑;辰、午、酉、亥自刑。(请注意:十二支全有!)再如“克”(取方位相冲和五行相克之义)有:十天干中:甲乙木克土,丙丁火克金,戊己土克水,庚辛金克木,壬癸水克火;十二地支中:子水克午火,丑未土相冲,申金克寅木,酉金克卯木,辰戍土相冲,亥水克巳火。(注意:有的是方位相冲又五行相克,有的是相冲而不相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按这个理论,也很讲究辩证分析:一要把年、月、日、时(四柱八字)排齐全;二要参看地理位置(空间--有时差);三要确定日主与年、月、时三柱干支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流年、大运、小运来进行推算。

温馨提示:
本答案【“刑克”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由作者美术艺考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